含辛茹苦育后人——先父张肖鹄在家乡办学轶事
辛亥革命网 2010-09-2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怀汉 查看:
在父亲坎坷的一生中,从事教育事业长达卅年之久。
我们的家乡葛店镇原是个商业集中、很热闹的小集镇。但是,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仅有两所小学,一所是善堂办的;一所是教堂办的。而教堂办的小学只收他们入教的子弟。这两所学校不仅教学质量差,而且招收的学生也有限,大多数贫苦孩子还是上不了学。想到自己年幼时无钱读书的痛苦,父亲立志要利用自己在两湖师范学堂毕业的专长,在家乡办教育,以培养人材。
二十年代末,我的祖母病逝,正在安徽颍上县任职的父亲,辞去县长职务返乡丁忧。这期间,他号召族人将祖祠房产的收入,用来支持他创办神山小学。在征得多数族长的支持后,又不辞劳苦地到上海去游说在沪做生意的族人,请他们助一臂之力,捐款为家乡办学。
此次,父亲还做了一件极不情愿做的事:当时,上海的同乡知道父亲的书法好,纷纷请父亲为他们写匾额、中堂、条幅等,上海的流氓头子黄金荣知道后,找到同乡会,硬要父亲给他写个招牌,父亲极不愿给这种人渣写字,但是为了乡亲们不致在上海受流氓们欺压,只得违心地为黄金荣写了一幅“遠東飯店”的匾额。由于父亲生性高傲,匾额虽写了,却没有留名字落款。六十年代我在上海工作了数年,每当进城看到那块匾额(在人民广场东侧,西藏南路上)时,我总要注目良久,好像又依偎在老父的身边,久久不愿离去。1988年11月此房拆除前,出差去沪的侄儿德庚得知那是祖父的手迹后,特地为那幅匾额拍了照,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纪念。
几经周折,神山小学终于办成,并聘请了一位族中望人任校长。他自己则以校董的名义,协助搞些校务工作。
1935年,父亲在决然脱离政界后,回到家乡行医市药,并重办教育。他首先恢复了因水灾停办的神山小学,自任校长,并应一些大龄学生的要求,在祖祠开办补习班,借以实现自己“心期三乐育英才”的夙愿。这些大龄学生已上学多年,文科成绩已达到初中,甚至高中的水平,但是,数理化的程度却低下。父亲就给他们速成数理化课程,使那些大龄学生非常感动。他们后来考上外面的学校或参加工作后,回到葛店看望我父亲时,我见他们对父亲都非常感激,说幸亏父亲给他们教授了现代文化知识,使他们有了今天,如果不是恩师给他们教授数理化,他们仅凭那点古文成绩是考不上学校,也难以找到工作的。
日寇侵华,葛店于1938年秋沦陷。我们全家避难于乡间,神山小学被迫停办。但父亲在乡间还是“一缕难忘启后贤”,应邀举办补习班。1941年,日寇驻军迫令我家迁回葛店,继续开药店,并让父亲任葛店小学校长。在敌占区办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是,为了需要念书的孩子少受奴化教育,他只得忍辱负重,与日本人周旋。他常对我们说,日本人侵略我们中国,就是要我们当亡国奴,他们必定会搞奴化教育的。我们是中国人,不能俯首帖耳地当亡国奴,我就是要让后辈人不忘自己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