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高悬的爱国主义旗帜一直在激励着我们

辛亥革命网 2010-09-1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沈道峤、沈道然、沈道熙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是反封建帝制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之所能得到多数百姓的支持与拥护,是因为它同时高悬了爱我中华的爱国主义旗帜。在纪念辛亥

辛亥革命是反封建帝制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之所能得到多数百姓的支持与拥护,是因为它同时高悬了爱我中华的爱国主义旗帜。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仅将我们知道的祖父在辛亥革命及以后时期的事情作些肤浅记述,以表怀念之情。
 
祖父沈德元,又名伯谋,字伯赓,号积甫,湖北省崇阳县路口镇大屋沈家人,生于清光绪三年(1877)七月二十一日。幼年勤勉好学,随任塾师的曾祖父、崇阳知名诗人画家号称“自镜山人”的哲公熟读经史,同时辅佐哲公教导学生。曾祖父在自己所创作的大量诗词书画中所表现出来的反封建帝制思想和爱国爱民情怀,为祖父一生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品格基础。为寻求强国之路,祖父又积极钻研西学。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考入两湖优级师范理化专业学堂,宣统二年(1910)毕业,该校是当时湖北最早的高等理化专科学校,学校办学时间虽只两届,却为两湖地区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影响甚广。
 
辛亥革命在武昌首义,祖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首义成功,他又努力参加各项巩固共和与建设共和的工作,因功绩显箸,曾先后荣获三等文虎奖章和五等嘉禾奖章。据说孙中山先生来鄂视查工作时,曾接见他们相关人员并赠对联于祖父。惜因战乱和“运动”,家庭实物与图文材料已损失殆尽。祖父后又被荐任为山西、察哈尔等省海关(虎关)关长,在当时军阀混战年代,虎关多次被马队枪夺,在一次护卫钱财的危急行动中,他机智地躲进草堆,涉险逃脱,幸免遇难,祖父还在山东烟台、兖州等地任财政、税务厘金局长及在北京侨务局任科长(相当于当今的处长,下同),此间他曾以督察身份来湖北的武汉、宜昌,督审湖北及邻省地区出国人员事宜,推荐了一批青年学子出国留学和勤工俭学。他还先后在湖北省民政厅任科长多年。“七·七”事变,他辞职返归故里,秉承曾祖父遗志,在原紫归寺书馆复帐,培育乡闾青年文化知识,不幸于1938年秋因突发脑溢血或心肌梗塞,病故于紫归寺塾地,享年六十一岁。
 
祖父一生勤劳节俭,淡泊明志。虽领公职,仍始终不忘教书育人,他严格要求后人勤奋读书,他认为要教育他人,必先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并以此致力实践于自己的后代。他终年在外奔波,1924年得暇返乡小憩,见儿子们读书勤奋,成绩尚佳,又逢次子敏荪十五岁生日,欣喜之余,口占一绝激励后人,诗云:“闲向阶前笑向春,桃红为汝纪生辰;韶光如许须知爱,大学前程莫让人。”此后父辈兄弟四人均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农学、中国文学、师范、经济等大学或高专。当今祖父后辈已有四代,即使家庭多经磨难变化,但后人仍能自觉恪守家训,不折不饶,克尽艰辛,把读书求知当成自己的主要任务,有多人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并多在教育、医疗、工业和经济等行业工作,担任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或其他行业的高级技术职务,有的正在德、法、加拿大、瑞典等国工作或求学深造。后代们这种刻苦求知不断进取的精神,是和我们祖辈的教育理念与传统家风分不开的。
 
祖父作为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早年追随孙中山拥戴共和,实行三民主义,力倡民主科学,晚年当日寇侵略中国之际他不仅自己回乡教书育人以救国救亡,还于1938年夏又召集在武汉工作读书的儿孙们回归故里,告诫家人不要为日本人做事,不当亡国奴,以后的事实证明伯公的后代人中,没有一个人,受他人游说以至威胁利诱,为侵略者做过事。七十多年来,祖父高悬的爱国主义遗训一直在激励着我们为建设一个独立自主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而努力。
 
嫡孙:道峤、道然、道熙敬书
0一0年六月于武汉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