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霜傲雪春催人间万象新——辛亥报人朱峙三农(5)
辛亥革命网 2010-08-3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胡香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朱峙三,原名鼎元,改名继昌,字峙山。湖北省鄂州人。他终生无党派,其生前日记中有1893至1961年过春节的略述。此文是对“春节”所作的专题
初四,报载苏联七年计划中,以卢布指数换取中国商品。
1960年正月初七,华师派一助教刘望龄来,江西瑞金人,阅予庚子年日记。
十四,手中有钱无粮票买不到食物。
1961年正月初一,晨,进早点系老邻居杨荫卿(上海人)所送包白菜做馅的饺子,难得。
初四,晨,梦闲母子出门,定生儿(作者注:即胡定生,当时正上大学)送之搭火车去胡林。至玉儿(作者注:即朱武安,时任教师)家吃饭,仅菜苔为新鲜物,可口。
初六,听广播:周恩来、范文澜及政协全国委员会相关要员公宴京中投稿人……有溥仪等人。
解放后,“他非常珍惜革命胜利成果,并真诚地想为社会主义建设增砖添瓦。”(13)作为1951年入会的省中苏友协委员,他感慨“武汉大桥自孙中山民国二年言之后,军阀及国民党均云要倡修均空言而已。今日(作者注:即1957年10月15日)见之伟大工程四年乃毕”,竟不惜足力缓缓而上。作为全国讨论1954年《国家宪法》(草案)者8000人中之一员,当他收阅了中南军政委、中南政法委‘特急件’湖北省府,通知他:以“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人士座谈宪法草案基本精神”函后;他积极到会,认真尽职地写出对其序言的心得、对宪法草案的意见。(14)他是首届中国音乐家协会武汉分会会员,参加专业交流,听讲总会动态,投入到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观摩、乐理测评中,言词中肯,人际关系融洽。他任参事之前,是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之后,相继支持过唐醉石的文物视察,省博物馆的文物征集,文化局‘惟楚有材’书法答疑,国家博物馆太平天国文物征集,甚至鄂城凤鸣寺的楹联求助。支持中科院历史三所专题方志询问,回复省委统战部:愿当改修湖北省志相关问题顾问。曾为中央民族学院分院、华师、武大、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的专业教师们答疑或支持他们论述、教学活动。“1962年的3月24日,”“作为辛亥革命时期的老报人,他所提供的有关武昌地区革命报刊编辑出版的一些情况,还是很有价值的。”(15)“日记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爱国知识分子思想变化的轨迹,不仅可供从事中国近代史教学和研究的人员参考,而且还可作为对知识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辅助读物。”(16)
1949年春节,宾主交谈议论纷纷,但作为辛亥同志会成员,李书城、沈肇年等多人已有一个准备,家父事后知他的名字也在宣传共产党政策、安定民心的布告上。在胡林湾、病中的他,同年11月9日按通知到辛亥同志李西屏处填表;当月14日,在汉口见到武汉市公安总局朱涤新局长等人。同年12月18日收到老师、时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副部长的李廉方(步青)先生北京来信。1950年1月2日,他按规范递出了自传稿,并在五天后给老师复信。同年2月14日(腊月二十八)他收到朱局长转来北京董必武副总理“快信”……母亲说当年在胡林的伙食,是王贞先生等人出面筹措,节日物资由农会分配。之后的年年春节又多了省委统战部、省政府等多方优待。我清楚记得:家中整理、布置好居室环境,除夕吃年饭前,先烧纸钱怀敬已故先辈,放鞭炮后洗脸、手,坐到饭桌前。仍是先摆有象征已故先辈同桌共食的仪式,仪式毕,全家开饭。为避免今后一年內出门就淋雨,忌汤泡饭吃。不论是否飮酒,之后都得盛饭吃,饭忌吃干净、得剩一小口在碗宁可洗碗时倒掉。那时,出了嫁的姐姐们不回娘家吃年饭,之前约定大年初二她全家来给父母亲拜年。家里人守不守岁自便。要有隔年火过夜,要有隔年甜食及肉食羹、汤大年初一吃。父母亲分别给压岁钱临睡前或转钟之前付清,置大蒜于枕边喻避邪。父母亲对晚辈讲吉祥祝贺语同时进行。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家父的健康受到过各级机构、还包括居民组长的关注,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乡亲、邻居,他和他们的同事、熟人都对我父母表示出由衷的情感,有瓜果蔬菜、肉鱼副食,大家首先想到他们体质差、为人好,都无私地帮助我家。事后,父母亲每每感到无以回报,只得叮嘱我不要忘了人家的好。省人民委员会给家父相应的定额优待是1961年3月5日才发通知的,母亲和正在读书的我哥及我在此前后,一切以家父的健康着想,也舍不得买高级点心解馋。母亲很瘦、也有病,还是尽心设法调家父的口味。我那时因学校每天半天学也上不满课,差不多天天和同学们到南湖飞机场跑道旁挖野蒜……可高兴呢!如若说想一家人一起解解馋的话,就得凭家父单位照顾一定级别干部所发、在武昌饭店专用的平价进餐劵去消费;一月只有四张。回想起这些,我对当时的干群关系,同志、同事、同学、邻里、戚友间真情,有着深深的眷念。
注释:
(1)《民俗研究》1/2001p114复旦大学王振忠评《朱峙三日记》文。
(2)《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三辑p129朱峙三《武昌起义前后记》文。
(3)李廉方《辛亥武昌首义记》p69。
(4)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p529。
(5)书、文名均同(2),p140。
(6)《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二辑,李春萱《辛亥首义纪事本末》文。
(7)《湖北文史资料》第四十八辑p121《报人 报业与辛亥革命》文。
(8)书、文名均同(7)。
(9)章开沅《关于【朱峙三日记】的说明》。
(10)《蒲圻县志》。
(11)《湖北省志·人物》。
(12)《党史天地》11/2006p44《朱峙三夫妇在恩施》文。
(13)文同(9)。
(14)《地方革命史研究》1/2005p54《解放初期的湖北变革》(续)文。
(15)《团结报》1991年10月2日,方汉奇《辛亥老人朱峙三和他的日记》文。
(16)辛亥革命史研究会、湖北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同拟1992年10月26日给省委的报告。
(此文曾因版面有限,2007/2/12[即农历丙戌年十二月二十五]以“过年日记”为题,有删节地在《长江日报城周刊》上问世,并在之后的《汉网》中亦见到继续扩大宣传,见有另冠名“画说武汉年俗”多种版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