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的辛亥志士:记我的父亲钱镇亚将军

辛亥革命网 2011-10-0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钱渝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伟大的辛亥革命像我们身旁的母亲河一样,那河源上的冰雪,一旦融化便一泻千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一路上汇聚着神州大地千山万壑的争流
 

  伟大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来统治中国的封建帝制,确立了“天下为公”,民为本,民至上的新伦理纲常,确立了民主、共和、实政的国家走向,开创了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新纪元。像我们身旁的母亲河一样,那河源上的冰雪,一旦融化便一泻千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一路上汇聚着神州大地千山万壑的争流水,奔腾而下、浩浩荡荡,奔向大海,奔向世界,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我的父亲像一滴水珠一样,幸运地落入了母亲河的洪流,度过了跌宕而富有意义的一生。

  家父钱镇亚,号东藩,1896年生于湖北大悟四姑镇,1907年随时任湖北新军江汉水师标统的叔父钱光显(辛亥志士)就读于武昌陆军小学。经历过甲午战争的钱光显对满清的腐败、列强瓜分中国深恶痛绝,一反钱氏家族尚以按卓、仁、光、世、运的辈份取名,将家父及我的几位叔父更名为东藩、西屏、仲藩、继藩,表达对国运的担忧和对下一代的期望。(叔祖父是对家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启蒙老师)。陆军小学棣属湖北新军,由张之洞组建的湖北新军是当时最先进的一支军队。加之废除科举后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纷纷投笔从戎,进入军队寻求国家与自身的前途,藏龙卧虎使新军中革命思想十分活跃。革命党人也在多次起义失败后将争取军人支持作为革命的重要策略。在湖北以居正、刘公、孙武为首的同盟会湖北支部与共进会更以“抬营主义”在新军中大力发展,使湖北新军成为一座革命熔炉。有志不在年高,十五、六岁的家父也在这座熔炉中加入了同盟会与共进会,成为了一名革命同志。

  武昌起义前,革命活动多在地下秘密进行,起义的各种计划均在各标、各营中秘密联络与传递。这些计划、方案也随时局从外而内、从内而外随时更改。家父因为家住武昌城内,加之可以自由的出入军营与督署,年纪又最小,常充当信使(孙武等常将一些联络与情报传递任务交由家父完成)时称 “小夫子”。

  湖北军政府成立后,叔祖父因与黎元洪同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又同被张之洞招来湖北新军中任职,又是大悟老乡(大悟旧属黄陂),志同道合,义结金兰,也带其水师加入到十八星旗下。家父也公开的加入到刘绳武麾下的学生军,参加到阳夏保卫战中。

  1919年,家父由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其时,保定军校学生经历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对中华民国被北洋军阀统治深感失望与不满,崇尚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纷纷结队南下。家父亦随薛岳等一行投向南方。先在闽南粤军中任职,后转入广东。1921年,中山先生在广州重新组建军政府,就任非常大总统。12月抵桂林成立北伐大本营,家父在张发奎麾下任中山先生警卫连连长。1924年大本营迁韶关,时称湖北三子的夏斗寅(夏肚子)、万耀煌(万瞎子)与家父(钱疯子)组建鄂军(属程潜部)。1926年北伐,鄂军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十四师(属唐生智第8军),夏为师长,万为参谋长,家父为75团团长。由西线挥师武汉,协同第4军叶挺独立团与吴佩孚之叶开鑫部激战于丁泗桥,大获全胜,敌军崩溃。9月初,第八军乘胜自嘉鱼一线渡江占领新堤,家父75团更乘胜攻克汉阳、汉口。十月叶挺占领武昌后,武汉国民政府在汉口成立,家父被任命为武汉公安局副局长兼保安大队长。

  “七七事变”时,家父在万耀煌的13师任38旅旅长兼师参谋长,驻防嘉定。“八一三”上海事变,家父率部首批开赴淞沪前线,在宝山、广福一带抗击日寇,浴血奋战三个月,伤亡惨重,撤退到南京时家父一旅两团仅余千人。随之徐州会战开始,13师又开赴台儿庄以南,徐州东,激战数日,全师伤亡惨烈。再次补充兵员后又参加武汉会战直至武汉沦陷。在退守湘北时与日寇的遭迂战中身负重伤,被卫士袁汉臣(我家的恩人)背负脱险转重庆治疗。伤愈后调五战区29集团军(司令王瓒绪)任参谋长,守卫鄂西北。

  1942年,蒋介石出任同盟军中国战区陆空联军总司令,史迪威来华任参谋长,中国战区司令部组建远征军赴缅作战。家父以军令部军事督察专员的身份随陈诚、林蔚等到云南腾冲组织部队进入缅甸腊戎,并受命参与史迪威的远东司令部工作,与史交谊甚厚。史因与蒋矛盾被召回美国时,将珍爱的勃朗宁小手枪赠与家父留作纪念。抗战胜利前后家父任军令部三厅人事处长,分管各集团军参谋长人选。抗战胜利后随徐永昌组织受降及部队复员、编遣、兼授陆军大学课程,1946年2月病逝于任上。在重庆何应钦主持了家父的追悼会,灵柩回武汉时,万耀煌主持了追悼会,灵柩途经大悟县河口镇时,新四军在河口沿途设香案举行路祭(当时国共尚未破裂)。武昌首义、北伐、抗日…家父像一粒水珠一样,被母亲河带入了大海。

  家父离开我们已经很久了,我在兄妹中排行居中也是七十好几的人。由于周知的原因,父亲的经历曾给我们兄妹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几十年来,我们兄妹很少对外(甚至对子女)言及家庭的历史。值此纪念辛亥百年之际,谨以拙文作香烛、纸钱纪念父亲、叔祖父、外祖父(彭子文,辛亥老人)及外祖母(王文相,辛亥烈士遗孀)、袁汉臣叔父;纪念那个时代、那些为国家的存忘、民族振兴而奋斗献身的英灵;纪念伟大的辛亥革命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