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父亲介绍爷爷潘鼎新奶奶周白云的一些事
辛亥革命网 2011-09-2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潘杰 查看:
我爷爷潘鼎新出生在湖南岳阳地区的华容县三丰乡松木桥村,那里是一个山青水秀的鱼米之乡。我太祖父去世早,太祖母带大我爷爷潘鼎新。他娶殷氏为妻,生二子。在那清朝末年,汉人受满人皇权欺压盘剥生活清苦,但是爷爷熟读经书、史学,精通书画,接受世界新思想萌生革命之理念。当时湖南会党势力逐渐形成,他在探索中思考中国之未来。潘鼎新加入革命党,并且组织共进会,在一次北伐时曾任北伐军左军执法长。流亡日本后经孙中山、黄兴介绍加入同盟会。在共进会基础上潘鼎新为党务部长(即第一代党务工作负责人)。他和焦达峰等革命党人研讨起兵问题。他在湖北武汉结识了我奶奶——革命党人周白云(我爷爷第二位妻子,我父亲的母亲)。共进会革命党人进行过周密细致策划起义工作。据父亲讲爷爷奶奶们指导制作炸弹、医疗救护的准备工作。爷爷去湖南组织援助工作,按照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秉性“推翻满清,恢复中华”,这一次由民主知识分子组织参与的武昌首义打响了建立中华民国的第一枪。湖南援军也推动全国推翻清政府全面展开。在辛亥革命纪念馆内就有当年参加首义的志士仁人写对潘鼎新的纪念文章。据我父亲讲在北京旧居还有黎元洪送给他的匾额,大嘉禾勋章,及将军军服等。
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年来封建帝制国家。在复辟与反复辟战斗中我爷爷任第二次北伐讨袁司令部中将参谋长。民主革命中他在彷徨苦涩中探索中国的未来,民族、民权、民生摆在那一代知识份子心中的愿景,为如何建立民主幸福共和国家深深探索中他研读世界各流派哲学,同孙中山一起及刘道一、白石山人等一代书画艺术家为推动人民新文化运动做出贡献。
潘鼎新受孙中山、黄兴及同盟会的委托负责北方诸省军界党务工作。直奉战争既是各省军界在地方势力受各国列强鼓动下发起的,局势非常混乱。我爷爷受四省之邀出面调停平息了直奉战争,避免了生灵涂炭百姓遭殃。当时各省名义上接受服从中央实际上个顾各自地方利益试图架空中央,潘鼎新受热河省汤玉麟之约,也是受孙中山同盟会等人委托任热河省及北方各省边防军政治部特别党部负责人,及热河省秘书长。
我爷爷和奶奶及大伯父和我父亲去热河不久便遇到山东省孙殿英发难向我爷爷说:没有军费已经半年没有发军饷。我爷爷说:你已经半年没发军饷不就成土匪了吗?于是他将热河款项拨至山东应急。没成想惹恼了汤玉麟。他说你把我的钱给他。他将我爷爷奶奶及父亲软禁于承德避暑山庄,整个山庄一个营轮流看守。诱骗我二伯父从北平至承德山庄将其毙命,又污蔑我的大伯父组织汽车队也将其毙命。据说孙殿英曾派人询问潘先生情况,汤玉麟讲他到别处视察。非法拘禁中央委派军政要员长达6年多。我奶奶含冤而死,在她去世前曾通过《亚洲民报》披露鸣冤告知于总座。时年日军侵占热河省,面对兵临城下局面,汤玉麟此时想到求助中央。汤玉麟到我爷爷扣押处认罪,遭我爷爷严厉斥责。当时我爷爷托人将我父亲送回北平北池子家中。北池子是我父亲的出生地,也是我奶奶的故居,那里也曾经是同盟会会员聚集地之一,何香凝女士及其他同盟会会员是我家常客之一。我奶奶周白云也是妇女进步运动先行者,做了不少民间慈善工作。
我爷爷准备离开承德时被当地绅士们拦住,恳请他与日本人谈。他们说您留学日本会日语,恳请保住承德避暑山庄及当地百姓免遭涂炭。这是将军的责任也是将军的悲哀。在那恶劣环境下,他毅然挺身而出拦挡日军装甲车队,上前与之交谈。不承想下来一位叫田中的司令官他同我爷爷交谈多时后居然对他鞠躬表示敬意。我爷爷问其原因,他讲他父亲和我爷爷是日本军校时同班同学。于是我爷爷乘此对他提出“就凭我与你父亲这层关系,希望你能答应不得抢夺损毁避暑山庄,杀戮当地百姓!”由于战局还是什么原因田中司令官答应同意。就此之事也为以后国民党将山庄的文物转移出去立下功劳,赢得了时间。次日我爷爷化装成道士逃离承德。可叹铁血儿郎革命党,共和愿景苦情长。爱妻诚子皇庄丧!黄鹤驾去无消息,白云由绕我心房!据说蒋介石后来处决了汤玉麟。没有处决孙殿英有此一层关系吧?孙落个盗墓贼坏名声也是咎由自取吧?
我爷爷回北平后,告别军政进入报界。据我父亲讲他在《大陆报》《顺天时报》《亚洲民报》及外地报界任编辑、总编工作,利用报纸评论时政。唤起国民,警醒官员。同时也得罪了些人几次险遭暗害。
设想一下,一个国家有外国军队介入,尤其是日本军队,他们从小就被灌注我们国家什么资源也没有。对面中国什么都有!有这样的军队添乱这个国家能成吗?“七七”事变当天一位师长来家敲门,我父亲开门后,他向我爷爷辞行。他是我爷爷的学生,德国军校毕业后任师长。他说“跟日本军打起来了,接到上峰命令后撤”。我爷爷当时非常愤怒。说“他让撤就撤,把他们打回去吗!”原来从德国所购买火炮比日本炮还好。只是从安装到使用只有这位师长才会使用。可叹国民素质提高是多么重要!事后不久我爷爷催父亲出去抗日,并且对他讲“没有国便没有家,什么都可能不是你的!”可怜一个17岁少年失去母爱又失去父亲的呵护,依然跨出抗日步伐。是此一别竟成永别。天下之优始自然,老翁别子肝胆寒。挥戈逐尽倭寇战,不胜不归无颜还!
日军占领北平后,日本人找我爷爷,请求他出山为其服务,被潘鼎新断然拒绝。多次邀约不果,竟然以要我家宅院威胁。事后该宅院终被日本人占用。无奈之下我爷爷买下景山三眼井宅院。后他娶满族人张氏为妻,无子女。当时该宅院仍然有同盟会会员聚会,何香凝女士也常去家中。我爷爷的退让却没有免去日本人的奢望,还是经常来家中骚扰,不果,又催问我父亲的去向。亡国之苦深过市井百姓,长达六年多日军终无耐心,将爷爷抓进日本宪兵队。肉身的摧残迫害使他近乎崩溃,他用家中的指挥战刀专门追赶日本人。其后染病抑郁而亡。可惜没能看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过早的离开了我们!千秋功过留给后人评说吧。
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活动中,我作为辛亥革命的革命党人及辛亥首义人员后裔嫡孙,有责任与全国民众及地方政府一起在此次活动中写出我所知道的人和事。与我们高素质的现代国人一起追忆往事回顾历史。用历史这面镜子它也能时常提醒国人少走或不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