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民国时期首任财政司长陈炳焕及子侄(2)

辛亥革命网 2011-07-1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陈崇孝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湖南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曾有一位颇有作为且对湖南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并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物,这就是曾任清末湖南咨议局

  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召开全国代表大会,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他拥护国共合作,反对“孙文主义学会”分裂国共。1925年秋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建国湘军”亦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其讲武堂改称为第二军军官学校。毛泽东、陈延年应陈邀来该校讲演,苏顾问鲍罗廷支持陈以军校学员为基干组成教导师。陈兼师长。随后派徐君虎、陈秩常等六人到南韶连政治讲习所(后韶关农讲所)担任教员;并积极支持共产党人罗绮园组织工农革命军千余人随军行动。教导师入湘不久,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后改十四军),陈任中将军长。他积极拥护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主张。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陈愤极。通电反蒋,拥护武汉国民政府。在兼任国民党湖南省党校校长时,对进步学员关怀爱护。军队清党中,对共产党员更是待之以礼,安全相送。1928年秋,陈在国民党第五次中央执、监委联席会议上,提出裁军和召开国民大会,想借此打破蒋的军事独裁统治。从此,矛盾激化。陈不待会议结束,即离宁赴沪,公开宣布与蒋断绝一切关系。此后,蒋介石视陈如眼中钉,布施阴谋进行暗害,使陈频频迁居以避。而陈反蒋的决心不改。

  “九·一八”事变后,陈与程潜等组织“三民主义实现会”,创《南针》刊鼓吹反蒋抗日;又与徐谦等通电请恢复三大政策,团结抗日;以后,又与胡汉民的“新国民党”合作,策划倒蒋。1933年冬后联合李济深、蔡廷锴等,谋在福建倒蒋,反对蒋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主张。从而使蒋欲置之于死地,不断密遣特务跟踪,迫使陈于1935年迁居香港,虽矢志不移反蒋,但已力不从心。于1937年病逝。遵嘱,葬于家乡湘阴南泉寺。

  次子陈嘉任(1889-1958),曾任中国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委员兼组织部长、湖南省民政厅厅长、代理省长(代理程潜)。长沙明德学堂肄业,奉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同盟会员。与黄一欧一起往返日本东京和两湖之间开展秘密革命活动。1911年夏天,同盟会派黄一欧、陈嘉任、陈嘉立、刘大辉、刘况等一批同志回湖南工作。他们从东京回到长沙,集体住在明德学堂。与在长的同盟会员唐蟒等联系,以成立“野球队”为名开展革命活动。后有人向官方告密,即发出通缉令。唐蟒和黄一欧为重点通缉对象,其他同盟会员也都在通缉之列。情况很紧急。陈嘉任找到父亲陈炳焕寻求帮助。陈炳焕以谘议局副议长的名义立即出面维护,黄一欧等才避开了抓捕,匆忙逃离长沙,返回东京。后一直跟随嘉祐兄参加辛亥革命、讨袁护法的活动及抗击北洋军阀的诸次战役。后又随嘉祐兄从事反蒋工作。抗战时期曾任湘阴县县长。为官清廉,业绩颇多。1958年因病在台湾逝世。

  三子陈嘉灿(1894-1967),留学日本大学专门部法律科结业。回国后曾任长沙榷运局局长。加入国民党,1924年任湘军第五军部秘书,跟随孙中山参加北伐。参加平叛陈炯明的战役。参加广州政治讲习所培训。结业后,派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十六师宣传队队长(党代表林祖涵),积极宣传“三民主义”。蒋介石叛变后,追随嘉祐兄奔走于沪、粤、津等地宣传和策动反蒋工作。他以兄长的名义营救过好几位革命人士。抗战期间,组织在湘的政治讲习所的同学成立政治讲习所同学会湖南分会,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他曾任永兴税捐处长,尽力搞好税收,支援抗日军需需要。

  抗战胜利后,因不满蒋介石发动内战,毅然回到长沙北乡。从辞职之日起,直到解放,没有在蒋介石政府担任任何职务,以示坚决反蒋的决心。1949年,仇亦山时任中国同盟会联谊社理事长,陈加入该社,社员号为36号。跟随程潜、仇亦山参加长沙和平解放的迎解工作。解放后为民革成员。任湖南省政府参事、外文研究组筹备员。一生廉政尽职。

  二侄陈嘉勋(1885-1972),1906年入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加入同盟会。参加同盟会组织的留日回国学生秘密革命社团——扬子江棒球队,在两湖一带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后官费留美赴美哥伦比亚大学,获政治经济学博士。1909年黄兴在美东部休养就医期间,陈和芦维浦等常去拜谒。归国后,投身教育界,从事高等教育与科研工作。曾任上海交大、湖南大学教授,湖南大学文学院院长、代理校长等职。为国家培养了许多高端人才,科学家钱学森、王安等即是他的得意门生。

  陈嘉勋非常爱国。在美期间,中国留学生聚会,他提出参加这种会,不说英语,不穿西服,不吃西餐,以表示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得到大家的赞同。

  陈嘉勋虽在高校任职,可也是清廉执教。孙科见他生活支绌,要介绍他去见蒋介石,谋个立法委员的职位,可大大地增加收入,被他婉言拒绝。蒋介石发动内战以后,他深感国是日非,曾回老家闲居。解放后,在长沙市八中教书。退休后住天津儿子家,从事教育资料整理工作。可惜所著《西洋通史》4册手稿,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抄劫。1972年带着遗憾去世。现移葬湘阴县南泉寺。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