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父亲高又明——永远的怀念
辛亥革命网 2011-06-01 00:00 来源:高又明先生纪念网 作者:高莹 查看:
父亲去世时,我尚不足五岁,但儿时对父亲的印象和父亲那浓浓的父爱,却使我终生难忘。
每早,天微微发亮,我随奶母从后院小阁楼的卧室经过父亲卧室窗外时,父亲总是隔着窗亲切的叫着“菊儿”,我即挣脱开被奶母牵着的手,跑到父亲床前。那时父亲已经患病,整夜咳嗽不止。父亲总是抚摸着我的头说:“你起来的这么早!”然后从床前的小盒内拿出几颗亮晶晶的冰糖放在我手心,慈爱地说:“吃吧”,我开心地含一颗在嘴里,并乖巧地将父亲的痰盒倒掉。
天气晴朗时,父亲也常常会到我居住的后院来,站在种有石榴树和建有鸽子屋的花坛上,让我将鸟笼子递给他,然后放在柴房的屋顶上“让鸟儿也晒晒太阳”父亲说。父亲1.8米的个头,清瘦的身材,让我觉得他很高大。
1987.6高莹在南京拜谒中山陵孙中山陵墓
父亲去世了,只留给我了这点童年的记忆,懵懵懂懂刚晓世事的我,只知道每天清晨再也没人呼叫“菊儿”,我也再不能为父亲倒痰盒,再也没人给我亮晶晶、甜丝丝的冰糖,再也没有这样一个至亲的人那样疼爱我了,我伤心地哭了。
长大后,我常常听哥嫂、姐姐们讲起父亲的一些往事,父亲从小家境贫寒,给富家子弟当书僮,但聪明过人,对祖母孝顺有加。年少时投身革命,一生追求上进,孜孜不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在社教后期,文革即将开始之时,居委会和派出所同志在我家召开会议,教育我们“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我记忆最深的是派出所同志在总结讲话时说:你父亲是民主人士,是值得人们尊重的,你家挂着孙中山先生给你父亲写的“博爱”照片也是可以的,不过最好挂上毛主席的像比较好一些。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那个时候,说话的语气和神情又是那么平和、人性化,更使我觉得我的父亲了不起,是一个很值得人尊重的人,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进步人士。
1969年我从第一机械工业部西安仪表制造学校毕业后,曾在上海工作过三、四年。听哥哥说过父亲早年因要参加广州起义曾到上海与革命党会合,住在飞霞路38号,和于右任等朋友常相往来,勾起我的情怀,我多次利用工余时间去上海街头寻觅飞霞路,想追踪父亲留下的踪迹却无结果,后来问了老上海师傅,方知昔日的飞霞路就是现在的淮海路。
父亲是一个很善良、很慈祥、很有头脑、做事谨慎细密的人,有很强的责任心。对国家,他年少时就追随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为共和竭尽全力;对家人,上敬老人,扶助兄弟,爱护子女,他临终时仍念念不忘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们的成长教育问题,在病榻上写下遗嘱为我们的成长及教育做出安排,他写到“每一个小孩子之将来能成为社会中有用的好人与坏份子,全赖幼时家庭教养习惯及受到学校教育如何”,他还写到:“余期望各个儿女成为社会中有用的好人”。我们兄弟姐妹也传承了父亲勤奋好学、与人宽厚、做事持之以恒的优秀品德。两位哥哥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那个唯成份论的年代里无缘上大学,他们自学通过上函授取得了大专文凭,而且还教出了不少学中医的学生。现在,纶哥成为主治医师,维哥成为省市职业画家;我和宏弟在十年动乱后,在已有家庭拖累的情况下考上大学,毕业后,宏弟以成绩优异分到研究所工作,现在已成为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和领导,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项;我则调到中国西电集团西安电力整流器厂,历任厂审计室主任、财务处处长、总会计师职务直至退休;葆姐更不用说,选任好几届政协全国委员。
我们没有辜负父亲殷切的期望,不但是个好人,而且在工作中都有所建树,成为了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父亲的遗嘱现在成了我们的传家宝,激励着我们及后辈们永远奋发向上,作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好人。
尊敬的父亲,我们永远怀念你,你那淡淡清甜的冰糖和浓浓的父爱,将永远伴随着我。
写于2009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