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先君覃振

辛亥革命网 2011-05-30 00:00 来源: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五辑 作者:覃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先父覃振,字理鸣。一九○二年,先父入本县漳江书院,识同乡宋教仁先生,二人志同道合,相交莫逆,密结同学多人,朝夕研讨革命计划。
 

  先父覃振,字理鸣。一八八五年生于湖南省桃源县。

  一九○○年,庚子之变,举国骚然。先父目击时艰,热血沸腾,深信非推倒清朝统治,不足以救危亡,常就广场演讲清廷辱国,联军蹂躏北京,同胞受害情事,声泪俱下,闻者莫不动容。有杨吉阶者,见而异之,趋与语,甚相投。杨为当地哥老会首领,声闻遐迩,党徒颇众,以先父革命主张与该党反清宗旨相合,愿纳交。其后,先父之能秘密进出于长江上游一带,毫无阻碍,实基于此。

  一九○二年,先父入本县漳江书院,识同乡宋教仁先生,二人志同道合,相交莫逆,密结同学多人,朝夕研讨革命计划。

  一九○三年,先父入常德中学堂。时黄兴在长沙组织华兴会,密谋义举,以宋教仁与先父为西路负责人。适官厅就朗江书院设小学及图书馆,开幕之日,官绅咸集西路师范,各校学生参加者千余人。先父于官绅致辞之后,从人丛中登台演讲,驳斥巨绅忠君爱国之说,发挥救国必须革命之论,慷慨激昂,官绅惊骇失色。武陵令廖某以先父为不良学生,鼓动造反,欲捕之。常德知府兼湘西学务总办朱其懿同情先父,予以优容,仅以开除学籍了事。先父离校前夕,书写《死里求生》一文,阐述革命理论,由同学分抄遍贴通衢,聚而观者甚众,一时轰动全城。清政府下令逮捕。朱资助先父,改名郭谦之,易服东渡扶桑,入宏文学院。翌年归国,黄克强、宋教仁、陈天华、刘揆一等密谋十月初十在省垣大举,并分浏阳、常德、衡州、宝庆各路策应。宋教仁负责常德一路,约先父回里协助。不幸失败,宋出走日本,先父暂匿乡间。是年冬,与先母宋之昭结婚。旋以官厅捕之急,又复东渡。

  一九○五年,先父在东京加入同盟会。

  一九○六年六月,长沙、善化学界为爱国志士陈天华、姚宏业灵柩运回湖南安葬,禹之谟、宁调元同先父等首倡公葬于岳麓山,以彰义烈,与顽固派绅士斗争甚烈。省吏左袒顽固派,压制学界,禹之谟与先父等奔走呼号,誓不屈服,遂益招清吏之忌。之谟于八月遭清吏逮捕,不久被绞杀于靖州。先父于公葬后再次东渡日本,得免于难。一九○八年,先父潜回上海,拟联合党人于长江中下游举事。清吏早悉其谋,缇骑密布,当他于午夜到达长沙时,即在连升客栈被捕。臬司鞫讯时,诸刑罗列,逼供同党,以期一网打尽。先父滔滔抗辩,泰然自若,亦不下跪。学务处提调张鹤龄同情先父,力为斡旋,结果判处监禁终身,系长沙监狱。先父在狱中,除吟咏自遣外,辄以革命大义向同监犯人宣传,受其感化者甚多。禁子见先父是一文弱书生,亦表同情,对先母每月两次探监,给以方便。先母每次探望先父时,总是未语先流泪。禁子则故意走开,让他们谈话,也不限制时间。监牢侧墙上,有一圆形窗口,白天打开通风,夜晚关上,我正好可由此出入牢房。我当时才两岁,由母亲抱着以头部进入窗口,让父亲接着。出来时,由父亲照样送出。我每次进牢房,就在父亲床上玩耍、睡觉,有时也同吃牢饭。母亲伤心地说:“无知小儿也进牢房!”父亲说:“能让她陪我玩玩,使我得到短暂的安慰,有何不好?”以后习以为常,禁子也不干涉。先父在长沙狱中与外界联络,日久渐为省吏所闻,屡施搜查、提讯,终未获得佐证,遂解桃源县监狱继续关押。桃源为先父故里,情况熟悉,更利于进行革命。外间同志如刘复基、蒋翊武及常德学生来探视者络绎不绝。先父虽身在缧绁,对外间革命活动,仍瞭如指掌,常有所指点。先母带着不满三周岁女儿在本县模范小学教书,苦度岁月,经常出入监狱,兼负联络情报之责。桃源监狱禁子亦同情先父,他有一子年仅十三,颇机灵,先父收为义子,常来往于监狱、学校之间,为我父母传递讯息;并带我到监狱看望父亲。我也常在牢房吃饭、睡觉、玩耍。

  先父在桃源狱中曾赋七律一首,及我稍长,先母为之口授,至今尚能记忆。诗云:

  十五离家仗剑游,雄心辜负少年头。

  误来古洞避秦劫,忍向新亭泣楚囚。

  壮志未酬海国梦,伤时感旧故园秋。

  渔樵莫话当年事,山自青青水自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