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申芗的一段京剧情缘
辛亥革命网 2011-05-2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黄铉 查看:
1916年,黄申芗在北京陆军部任咨议时,迷上了京剧,尤其喜欢看谭鑫培的戏,凡有谭鑫培的演出,是非看不可,决不落一场,用现在流行说法,他可算是谭鑫培忠实的粉丝。
1916年,黄申芗夫妇摄于北京
谭鑫培(1874—1917),湖北江夏人。原名金福,字鑫培,以字行。自幼随父学艺,父谭志道称叫天子,故他的艺名一度为小叫天,谭鑫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自成一家,世称谭派。他擅长文武老生,将诸葛亮、黄忠这些历史人物扮演得出神入化。如演《空城计》的诸葛亮,将诸葛亮的儒雅风流、胜算如神,临机应变刻画得入木三分。他演《定军山》的老将黄忠,活脱脱就是一个黄忠,他扮相骨重神寒,边唱边演,几个大刀花,将黄忠的大将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谭派唱腔悠扬宛转,另有韵味。清末民初,时人叹为“国家兴亡谁管得,满城争唱‘叫天儿’”,可谓红极一时。然而不幸的是,1917年初夏,为迎接广西督军陆荣廷,谭鑫培被迫带病在黎元洪总统府演《洪羊洞》,忧愤而死。黄申芗为之扼腕叹息,“一代才人声坠地,久叹绝艺闭穷泉”,此后再也听不到谭鑫培那样的好戏了。谭派虽然不乏传人,但能得其真传的,却十分鲜见,彼辈不是“轻重节拍诚寡衍”,就是“沙喉起转无清圆”,或者是“失马徒扬鞭”。谭鑫培也曾灌制过一些留声唱片,然而那已不是原汁原味,“辗转剥丧神难全”。
1936年的某一天在上海,一位孙姓朋友宴请宾客,黄申芗应邀出席(可能是孙科,那段时间,黄与孙常有来往。黄当时从事党的统战工作,有必要和各种人物打交道,尤其是国民党的中上层人士)。这位朋友一时大发雅兴,请了一些京剧票友,其中有程君谋和他的两个儿子京荪、春荪。大概不是唱堂会,只是大家聚集一起,自娱自乐罢了。
黄申芗诗稿手迹
程君谋,湖南宁乡人,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父亲程颂万,字子大,一字鹿川,号十发居士。少时露文才,善应对,喜研词章,为张之洞、张伯熙所倚重。善书法,长于篆、隶、楷,任岳麓书院监督时,其院二门隶书门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以及爱晚亭两旁的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归来”,皆出自他的手笔。他长年在湖北做官,住在黄鹤楼左近,所以有人误称他为“鄂中鹿川”。程君谋是他的四子,是非常著名的京剧票友和京剧研究家,自幼酷爱皮黄,擅长演谭派老生,吹拉弹唱样样都行,素有“武汉谭鑫培”、“活孔明”之誉。曾一度在北京偕程砚秋、荀慧生等名旦,作半下海式的公演,一时名闻遐迩。不意此事传到老程十发耳中,于是一个电报将儿子召回武汉,训斥了一顿,程君谋从此打消了下海的念头。不过程君谋后来还是灌制、出版唱片十余张,并整理、出版谭派代表剧目多出,毕生致力于京剧艺术的研究和实践。程家人才辈出,当代影视名星程之、程前,就是他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