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提督张彪的百年倒影——回忆父亲张彪(4)

辛亥革命网 2014-06-11 00:00 来源:中国城知旅 作者:撰稿:张佩玟 图片:崔小葆 王守刚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我叫张佩玟,今年97岁,是清朝末年镇守武昌的第八镇统制张彪的第16个孩子,武昌起义是从镇守武昌的新军内部发起,那么镇守武昌的统制张彪

  父亲说,他虽为武将,但从未杀人。在动乱的社会变革中,他能够独善其身,自己人不打自己人;在安居乐的社会发展中,他能够竭力尽善服侍君主,服务百姓,这是父亲的人生准则。在天津张园时,一个盗贼光顾了张园并被家丁活捉,当盗贼被擒到父亲面前时,作为武将出生的父亲非但没有戗杀盗贼,反而问明缘由放弃回家,还为他带上盘缠。父亲认为,那仅仅是人民内部矛盾,比起民族矛盾而言,可以忽略不计,但历史的车轮是不因为某个人的心智而停滞不前的。武昌起义是时代的选择,辛亥革命是历史的选择!

  民国成立后,父亲张彪从日木回国,落居天津日租界寿街,朋友们为其筹措了万余元让父亲加入了大兴纱厂并成为股东,当时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纱厂股票大涨,藉此,父亲分得了很多红利,并以此款购买了地皮20多亩,又倾其所有积蓄建筑了张园,同时在园的面为8个儿子各盖了一处住宅,称作“八楼八底”,取名为“宏济里”。

  从1915年开始,父亲亲自画图、设计、计算用料,并招标建筑了一所三层的豪华楼房。在这个张家化园里,有走廊、假山石、土山、花窖、高尔夫球场草坪及乘凉休息的场所。建筑宏伟壮观,在当时的日租界,如此规模宏大而豪华的建筑屈指可数,以至于当时有很多的商人愿意出高价钱购买。也因为张园的壮观而吸引着无数大人物的青睐,甚军日本人的觊觎。张园也成为不同政界的人物出没的寓所,更成为一个国家命运的转折。

  军阀混战期间,张作霖借住过张园;1924年12月12日孙中山在夫人宋庆龄陪同下借住张园,直至12月31日离开,期间汪精卫、张作霖、邓颖超、马千里等前住拜访孙中山,而孙中山生前最后一张照片也是在张园拍摄的;1925年2月14日末代皇帝溥仪从北京逃到天津入住张园长达四五年,并且就住在孙中山先生居住过的三层“平远楼”的那间屋子里,张园又成为溥仪的“行宫”,随来的皇亲国戚住满张园;1935年,日本间谍川岛芳子强购张园。

  1945年日本投降后,张园改为国民党警备司令部;1949年解放后,张园成为军管会办公室,后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卫戍司令部;1950年以后,张园成为天津日报办公处。1982年,天津市政府将张园划为有纪念意义的文物场所,并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此后,父亲在海外的后代常慕名到津旅游观光时参观张园,父亲在英国的孙女张德葆(其丈夫为英皇室成员)曾与时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张立昌等通讯联系,商谈重修和购买天津张园事宜,希望张园成为天津市开放接纳海外人士瞻仰、旅游等有纪念意义的景点。

  人物简介:

  崔小葆,清末湖北提督张彪的外孙女。现为河北张家口日报记者,“张彪文化研究会”研究员,首届“张彪文化座谈会”策划者。

  相关文章:

  再现传奇张园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