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辛亥革命海军起义的发动者何渭生
辛亥革命网 2014-05-2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何丹尼 查看:
我祖父何渭生籍贯广东三水,1886年生于江苏镇江,当时曾祖父正任官镇江。1897年祖父入读南京汇文书院,1902年就读上海电报学堂。当时还是有线电报,学习一年后,他被派往洛阳电报局。以后清政府在全国选拔12人去北京由意大利人教授无线电报,祖父就是其中入选者之一;所以祖父是中国第一批无线电报技术人员。毕业后,祖父与同学张怿伯、金琢章等派赴海军。祖父在“海籌”舰,张怿伯在“海琛”舰,金琢章在“海容”舰,都任正电官,掌管电报通讯。这三艘巡洋舰均为当时清朝海军的主力舰。
1911年武昌首义后,清政府派遣海军统制萨镇冰率领海军舰艇驶往武汉镇压革命军。祖父与张怿伯、金琢章等目睹清廷腐败,丧权辱国,早有革命之志。而且当时各省纷纷宣告独立,脱离清廷,所以祖父等人分别联络中下级官兵,密谋起义。当时三舰之间禁止互相往来,祖父遂编制英文密码十二种,寻找借口将密码送至海琛和海容舰,三舰之间于是可以秘密联络,互通声气,反满举义之势日益壮大,舰上中下级官兵纷纷加入起义阵营。那时萨镇冰已称病离去,由“海籌”管带黄钟瑛任长江舰队司令,统率三舰。如何说服黄钟瑛举义反正,由谁出面,成了一大难题。最后公推之下,祖父独自去面见黄钟瑛,陈说大义,明以大势。黄本已犹豫不决,徘徊彷徨,最终决定加入起义阵营,率领海军的三大主力巡洋舰于九江易帜反正。
当时九江由林森先生主持光复大计。祖父与林森先生的胞弟原是同学,本来就与林森先生私交甚好。起义后,在九江成立了海陆军联合委员会,由林森、李烈钧、黄钟瑛、张怿伯及祖父等十人组成。祖父并任海军第一科科长,当时吴铁成尚是祖父的下属。海军起义后,即加入战斗。11月20日,在武汉江面上,由“海籌”舰率先向清军运输枢纽开炮,舰炮打得一片火海,使清兵血肉横飞,五列火车全部被击毁,设施严重破坏,给了清军毁灭性的打击。
1912年1月1日,祖父作为一名民国海军的代表到南京参加了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礼。
辛亥革命成功后,应林森先生和李烈钧之邀,祖父出任九江电报局长。1914年,任赣皖电政监督,下辖江西、安徽两省71个电报局。祖父为官清廉,其长子(我父亲)出世办满月酒,下属送来满满一桌金器,都被祖父严令退回。卸任后,祖父两袖清风,日后我父亲上圣约翰大学的学费都需借贷筹措。而在同一时期的其它省份的电政监督卸任后可买十几辆大巴,开旅游公司。
祖母曾提及孙中山先生来江西时,曾在我家中居住三日,并摄影留念。可惜我没有见过相片。卸任后,祖父曾任电政总巡线,后去哈尔滨电报局工作。期间祖父曾随一俄国老太太学俄文,颇有所得。后来调回上海,1937年,抗战军兴,祖父随政府撤往福建,抗战胜利后才回上海,不久退休。
解放后,上海国际电台俄文业务剧增,但俄文业务人员极度缺乏,所以请祖父再度出山,培训俄文业务人员,直至1953年二度退休。1975年祖父去世于上海,享年90岁。
我一直生长在祖父身边,直至我29岁那年祖父去世。祖父给我留下的印象至今栩栩如生。他的本色始终是技术人员,而非官僚。为人处世,始终是谦谦君子,仁厚长者,从不疾言厉色,一直与世无争,充满人情味。尽管祖父出生官宦之家,一度也风云际会,跻身宦场,但祖父持身严谨,没有沾染任何恶习。不纳贿,不娶妾,不赌,不嫖,道德上无暇可击。可以说,西风东渐,这是最初一代受西方教育影响的知识分子的共同倾向,又岂是今日官场、学界中人所能企及的。
参考资料:
1,刘崇英,辛亥革命海军起义发动者何渭生简介,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80-83
2,张怿伯,辛亥海军举义记,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471-477
3,苏小东,辛亥海军起义原因简析,军事历史研究,1991年(3),105-110
(注:本文作者现定居澳洲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