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道一烈士二三事
辛亥革命网 2014-04-17 00:00 来源: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五辑 作者:刘安鼐 查看:
我的叔父刘道一,字炳生,别号锄非。生于一八八四年,比我父亲刘揆一小六岁。所以,在他童年受到的启蒙教育阶段,得到先父的教诲,受益良多。
我父亲曾应县试,考取秀才,在旧学方面有相当根柢。因此,叔父在四、五岁时读孟子,就能朗朗成诵。稍长,他对中国的史籍涉猎日广,读汉书《朱虚侯传》至“非我族类,锄而去之”二语,遂以“锄非”两字为号。
清末废科举、办新学以后,叔父先后在湘潭益智学堂和长沙修业学堂读过书。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成绩优异,常受到教师的赞许。在语言方面,秉赋非凡,善于模仿各地方言,尤精于英语。此外,在体育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我记得先祖母早年曾提到叔父有纵跳的本事,说他能拿一根竹竽一撑跳过屋檐那样的高度。
先叔父是一九○四年考取官费生去日本留学以求深造的。据湘潭李傥(倜君)告知,他曾和我叔父同船经上海东渡。后来,叔父回国救祖父于牢狱之中,再度经沪去日本时,又与秋瑾同船,因彼此志同道合,很快就结成亲密战友了。
先叔在出国留学之前,即已参加了湖南最早的反清团体华兴会,并曾衔黄兴之命秘密与哥老会首领马福益联系,策动马参加华兴会的革命活动。由于他辩才无碍,而且了解会党中人的行话。所以不辱命地说服了马福益,完成了黄兴交给他的艰巨使命,为甲辰长沙起义开辟了道路。这次起义事泄失败后,他逃亡日本。
先叔父在性格上是和先父那种庄重沉毅的风格迥异其趣的。他风度翩翩,能言善辩,交游广阔,在当时的留学生中是个极为活跃的分子。一九○四年秋,先叔父和秋瑾、刘复权、王时泽、仇亮、黄人障、彭竹阳、曾贞、龚宝铨等参加了冯自由在日本横滨所组织的“三合会”,秘密从事反清革命活动。一九○五年,他参加同盟会后,被选为书记、干事等职,经常被派进行对外交涉事宜。黄兴曾赞誉为“将来外交绝好人才”。
一九○六年,先叔父与蔡绍南(留日学生,同盟会员)奉黄兴之命回湘,“运动军队,重整会党”,策划武装起义。他在长沙水陆洲船中召开秘密会议,密商进行方略。会后,先叔父留驻长沙,掌握全局;蔡绍南往萍乡一带联络会党。同年十二月四日,酝酿已久的萍测醴大起义全面爆发。湘赣边境的义师,拥众三万余人之多,曾屡败清兵。但孤军奋战,终于被清廷调集四省兵力围剿,因众寡不敢而失败了。先叔父是在起义失败后,在长沙被游击熊得寿捕获,在狱中遭到刑讯逼供。他坚贞不屈,并厉声呵斥清吏曰:“士可杀,不可辱,死则死耳!”清吏就其所佩印章刻有“锄非”二字而判为死罪,于一九○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被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
先叔父壮烈牺牲后,我的婶母曹庄当时还在长沙周氏家塾(后改周南女校)读书,闻讯自知将不免于株连,即自缢于该校宿舍内。我的祖父也因此在湘潭琅珰入狱,不久亦以中风猝死。剩下一家老小,在我母亲黄自珍独力撑持下,掩埋了亲人的尸体,借助哥老会之力,带领全家人逃亡到了上海,旋由我父亲接赴日本,以避灭族之灾。
先叔父殉难的消息传到日本后,同盟会本部曾召开追悼会遥致哀悼。当时革命党人中大多作有诗篇或挽联吊之。其中除孙中山、黄兴所撰的两首著名的诗篇广为流传、无待赘录外,先父亦作有《哭弟诗》八首,柳亚子以同韵和有《吊刘烈士炳生》组诗八首。先父所作《哭弟诗》大多系纪录他自己在国难家仇交织下的悲愤心情,借以告慰烈士英灵于地下。情词凄切动人。其三云:
厉声可杀不可辱,争传烈士死能甘。
狰狞官为虚前席,桑梓人谁脱左骖。
阙下金鸡刚入树,云间旗鹤已归山。
赤虹剑血千秋恨,三合干戈挽日还。
其七云:
行染湘妃涕泪滋,忍教多难累蛾眉。
美汤和血调尘釜,霜月明心冷素帏。
妫贤尚存双宿将,程婴安在一孤儿。
遥知一死浑闲事,伉俪相逢莫更悲。
柳亚子和诗也写得低回凄婉,一往情深,抒发了他对烈士的景慕和怀念。其二云:
东南义旅纵横日,三户亡秦古有之。
岂料楚氛终退舍,居然胡运尚乘时。
黄龙杯酒盟犹在,白马清流悔已迟。
风雨中宵雄鬼泣,挑灯掩卷一沉思。
其五云:
张楚相从大泽乡,为忧时局刳肝肠。
凤麟在野终罗网,燕雀何心尚处堂。
未报秦庭人下殿,愁闻梁苑狱飞霜。
何时北伐陈师旅,拨尽阴霾见太阳。
一九一二年三月,黄兴与汪精卫、宋教仁等联名呈请褒扬刘道一烈士,旋经孙大总统批准,“优给刘道一恤金一千元,并附祀大汉忠烈祠。”(见南京《临时政府公报》第五十四号)并将烈士夫妇遗体合葬于长沙岳麓山。在湘潭也立有刘烈士祠(祠址在湘潭市城正街),以褒扬他的历史功绩。最近,党和人民政府又拨款将岳麓山烈士墓和湘潭烈士祠加以修缮。我作为烈士的后代,特将烈士生平二三事记其梗概,藉伸谢忱。并以此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
一九八一年七月于湘潭市
(湘潭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