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镜宙在辛亥前后(3)

辛亥革命网 2011-12-05 00:00 来源:温州日报 作者:朱有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日前,在温州博物馆的“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图片文献与馆藏名人遗墨展”中,温州乐清先贤朱镜宙与全国各地革命名人如章太炎、蔡元培、

  《天钟报》经费无固定来源,全赖几位热心人士捐助,难免重重困难。浙江都督朱瑞知道后,特派遣都督府顾问兼私人秘书王漱岩和其妻舅、第一届众议员张树屏来访报馆。王漱岩对朱镜宙说:“都督知道你的报馆维持很困难,想替你买一套印刷机器,这样,除印刷自己的报纸外,还可兼做一些生意,报馆就可以维持下去了。”但朱镜宙为了保持报纸的言论自由,谢绝了赠款。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天钟报》与《浙江民报》《汉民日报》,均以言论偏激,同日遭查封,朱镜宙以先一日去上海而幸免。

  1914年6月,朱镜宙从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回乡,与刘金声、李冠夫等在温州小高桥创办《天声报》,并任主笔。1915年夏,《天声报》因鼓吹革命,文字激烈,招惹当局,朱镜宙被捕入狱五天,报馆被封。出狱后,朱镜宙即赴上海,与张季鸾等联办《民信报》,主持地方新闻与时评,并联合叶楚伧、邵力子的《民国日报》,谷钟秀、张镕西的《中华新报》,徐朗西的《民意报》,相继出刊,共同反袁倒袁。1916年6月,袁世凯去世,《民信报》停刊,朱镜宙应邀聘任北京《民苏报》主编。

  呼吁华侨团结爱国

  1918年12月,英属殖民地新加坡的《国民日报》托广州文化名人梁冰弦代聘编辑。此时,朱镜宙因处女作《民国政制改造论》一书主张实行总统制、南北同等裁兵、废除督军制、普及教育、开发交通、确立司法三级三审制、改善文书制度等(该书由广州军政府外交总长伍廷芳作序,财政总长唐绍仪题词“思深虑远”),为当时社会政军界多数人所赞同,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于是,梁冰弦就介绍有多年革命报人生涯的朱镜宙担任《国民日报》总编辑。

于右任致朱镜宙书信

  朱镜宙踏上新加坡后,最让他惊异的是“凡耳所闻都是闽广方言,凡目所见都是闽广侨民。大街小巷所有招牌,都是斗大方块的汉字。大企业如橡胶、锡矿,小企业如粮食、百货,甚至洗衣作坊、咖啡馆、冰店、人力车夫等等,统而言之,凡新加坡的事事物物,无一不操诸我华侨之手。哪里有丝毫感到是英国属地的气氛?”于是,朱镜宙带着“英国人能以少数统治多数,它的秘诀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深入各阶层深入观察。

  经过调查思考,他认为有两点重要因素:第一,华侨的乡土观念太重,而国家与民族的认识则不够,宛如一盘散沙,致为英人所利用。第二,闽广华侨各有以县为单位的集会场所多至不可胜数,如永春会馆、南安会馆、朝阳会馆、文昌会馆等等,而独无福建会馆、广东会馆,更不必说中华会馆。于是,朱镜宙在《国民日报》社论中,力劝华侨捐弃小我,相互团结于大中华民族之下,强调“团结即是力量”。

  据记载,朱镜宙接手数个月后,《国民日报》销数竟骤增三百余份,可见他的言论在当时华侨社会中的影响力之大。然而,朱镜宙的爱祖国、爱民族、爱华侨言论,也引起了英国殖民地政府的密切关注和仇视,后以政治手段逼迫其离开报社。1919年8月《国民日报》停刊,但同年10月,作为《国民日报》延续,国民党海外喉舌《新国民日报》创刊。

  离开报界的朱镜宙后来历任福建中国银行副行长、厦门大学法科政治系教授、北伐国民革命军总命令部军需处副处长(少将军衔)、中央银行国库部副部长、中央银行总裁秘书、甘肃省财政厅长兼禁烟局长、陕西省财政厅长和川康税区税务局长等职,襄理财政税收,成绩卓然,并为北伐战争及抗战筹集资金作出历史性贡献。1946年,朱镜宙皈依佛门,从事佛教文化研究和弘扬,1985年病逝于台湾。

  (本文作者系朱镜宙侄孙,图片由其提供)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