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双星(5)

辛亥革命网 2018-10-11 15:49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遵厚 查看:

本文作者以虔诚的心,原创此历史大散文,特敬献九十四年前开创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先河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该死的二十一条

  保定军校时期,虽以民主共和代替封建王朝和君主立宪,但袁世凯本人封建帝王思想浓重,仍以君主自居。在校内禁固学生进步思想,灌输忠君尊孔,但学生中大多受辛亥革命洗礼,自由议论时弊,自不能免。特别是四期生湖北学子,抗争尤为甚烈。民初国政治风潮起伏,军校内学潮迭起波澜。国内南北对立的两派学生之间的风波,时有发生。袁世凯密谋变更政体,做起洪宪皇帝梦,袁的媚日卖国形象暴露后,激起全国声讨一片。日本无理的二十一条要求,苛刻无理。全国群起而攻之。北京尤甚。保定军校全校集体罢课,陈增荣同学悲痛万分,誓不欲生,咬破手指,血书“南八男儿死耳。”全校同学无不感动流涕,誓不欲生。李威、李国盛、胡宗铎、程汝怀、李大观等也咬破手指,用自己的碧血签上自己的大名。誓死反日到底。这种爱国尚举是真挚的纯洁爱国的。

李威将军遗物

  五、各奔前程

  保定军校教育共计三年,前半年为入伍训练,在校期间,实际只有两年半。李威、李国盛所在的四期保定生,是民国4年(1915年)秋入学,到民国6年(1917年)秋毕业。当年保定的同学们同出一个校门,进入社会走上军旅后,几经大浪淘沙,各自奔前程,各自走上了自己寻觅的路。

  保定军校,中华民国并国后,培养出一个庞大的优秀的军旅高级爱国俊彦群体。他们走出军校那古色古香而又肃穆的“将军摇篮”的母校大门后,闯入社会,踏遍九州千山万水,在各个历史时期,保家卫国,尽职业军人职份。为祖国、为民族抗争,驰骋沙场百余年。但在追求爱国进步,追求真理与光明的道路上,各人所走的道路也不尽相同。因思想基础、经济基础的差异,良莠不齐,忠伪难分。在护国、护法、北伐、抗日、解放等战役中,冲锋在前的猛士居多。也有极少数数典忘祖沦为国贼汉奸。或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受到人民的唾弃。

  李威、李国盛这对同姓义兄弟,同出荆楚大地,同是农家寒门子弟,同饮长江水。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志向,只身到省城武昌求学。李威先读“湖北省立文普通中学堂”,与董必武、宋教仁同窗共读。毕业后考入“陆军第三中学堂”。李国盛先读“陆军小学堂”,后也考入“陆军第三中学堂”。二李亦为志同道合的挚友。1911年辛亥武昌首义时,他们同时参加起义军,任学生军教官。后又同时报考保定军校四期,1917年学业届满,都以优秀成绩毕业。

李威将军英姿

  李威返鄂后,又赴广西任军官学校教官,北伐时已改编为广州国民政府第七军。李威任第七旅团长之职。七军北伐战绩辉煌,沿路由桂林打到衡阳、长沙。势如破竹拿下汀洒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下。后北伐军东进,血战德安,王家铺,攻下南昌。在南京的龙潭,北伐军以三万之众,击溃号称五省联军孙传芳十万人马,孙军全军覆没。这是北伐中经典名战。李威任第十九军第二师师长,因战功卓绝,在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被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嘉奖,晋升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军衔,时年36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