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与林上元会长合影

辛亥革命网 2016-08-30 15:54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向虎雏 查看:

“孙中山与黄埔军校”书画作品展26日在辛亥革命博物馆开展,林上元会长一口汉腔,顿时把我带回50年前的昨日。遂在会议结束时赶着拍下这张合影照,作为50年前记忆的延续。

  50年前的1966年9月1日,我作客北京南锣鼓巷前圆恩寺14号,见到张难先老先生,他在病榻上欠身欢迎我这年仅20的小晚辈。当时,93岁高寿的耄耋老人家已经生病卧床有段时日,需要24小时护理。国家配备的工作人员顶一班;次子张澈生值夜班;再每月自费40元请一护工,算一班。在这座静谧的昔日王府庭院,实行着长达两年的三班倒护理工作,直到1968年9月14日,我从《人民日报》“张难先先生逝世”的讣告,得知张老驾鹤西去,享年95岁。

  1953年7月21日张老的夫人陈襄勤在庐山突以暴疾逝世,曾写《挽联两则》代讣告知友朋,22日作的第一联为:

  数十年患难夫妻,而今已矣。

  俄顷间东西劳燕,殊形突然。

  张老觉得该联仓卒譔联,颇嫌抽象,23日又作第二联:

  从弗以革命累卿为苦,从弗以儿女累卿发烦,安贫数十载,好合无猜,可算吾一生知己。

  毫不因处境丰裕而奢,毫不因厕身显贵而惰,涉世八一年,穷通不贰,似胜那五车文人。

  尔后,张老的生活起居均由子女照顾,特别是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按要求和待遇,要迁居京华时。1955年张老给武汉六一儿童节题完词后,于6月17日乘车抵京,遂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刘继平科长引进北京寓所前圆恩寺14号入住,直至1968年离世,使用了14年。

  张老本有两男,但长子早殁,次子澈生一家已在武汉工作、学习定居下来。澈生只得离妻别子,单身一人调到北京担任老父亲的秘书。生活上的主要重担落在长女、林上元的母亲张咏穆肩上,老人家耳背重听,那是武昌起义奔走革命时,一连19天没有睡好觉落下的病痛,我们交谈的音量自然是大分贝的。当我介绍到自己正在武汉大学物理系读书时,老人家的听觉突然异常敏锐,从他慈祥目光中我捕获到一丝特殊信息,似乎我不经意触动了他长期存放在珞珈山上的奶酪。他声音洪亮地告诫我:“我和你的祖父算尽到自己时代的责任。你很年轻,又上武大,前途无量,但决不要贪图安逸,也要尽好建设新时代的责任。”长期侍奉张老的张咏穆已是七旬老太太,显然受过良好教育,热情接待着我,午餐时,她感激地说:我父亲今天见到你是难得的兴奋,和你谈了这么久,居然还能靠着枕头坐上一会儿。他一生对两所大学感情最深:一是1921年夏,每晚去听杜威、罗素讲学的北京大学;二是1928年在珞珈山要建你们的武汉大学,当时没有钱,愁钱呀!……原来张难先和武汉大学还有如此深的渊源。饭后,我怕影响老人的休息,不辞而别。

  今年春天,我赴京用了半天时间在南锣鼓巷再访张难先故居,已是人去院空,面目全非。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孙中山与黄埔军校”书画作品展26日在辛亥革命博物馆开展,展出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作品100余幅,直至9月3日。在汉黄埔同学、黄埔亲属后代,以及民革成员、辛亥志士后裔等160多人出席开幕仪式。与会黄埔同学、黄埔后代表演了精心排练的《缅怀伟人业绩,传承黄埔精神》文艺节目。   

  张难先的外孙、张咏穆之子、92岁高龄的黄埔军校同学会(总会)会长林上元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说,今天在这里举办书画展,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表达广大黄埔军校同学及亲属后代对中山先生的无限敬仰和深厚情感,将激发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进一步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为促进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林上元会长一口纯粹的汉腔,顿时把我带回50年前的昨日。遂请昌庆旭老师在会议结束,人将散尽时赶着拍下这张合影照,作为50年前记忆的延续。

(左2起)林上元、向虎雏、辛亥革命博物馆曹波副馆长在“孙中山与黄埔军校书画展”上(昌庆旭 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