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岳与孙中山

辛亥革命网 2015-12-01 13:36 来源:兰州日报 作者:孙华嵘 查看:

1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纪念日,我受邀参加了在兰州市五泉山孙中山纪念堂举行的纪念活动。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回忆先辈革命事迹,感触丛生。


孙岳(1878年-1928年)

  1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纪念日,我受邀参加了在兰州市五泉山孙中山纪念堂举行的纪念活动。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回忆先辈革命事迹,感触丛生。因此撰文,记述民主革命时期,祖父孙岳(禹行)数次革命行动得到孙中山先生支持和赞扬的事例,以彰史实。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三民主义纲领。广泛发动民众起来实行武装起义,推翻腐败的清王朝。当时孙岳为保定武备学堂炮兵科学员,他积极响应孙中山号召加入了“同盟会”,并在保定组织成立“同盟会河北支部”。1907年孙岳进入北洋军阀创办的陆军军官学堂深造,毕业后在军中任职,秘密从事反清活动。在军中,他注重联络下层军官,同北洋新军中志同道合的战友组成反清革命团体“武学研究会”。推举第3营管带(营长)冯玉祥为会长,骨干成员有20镇参谋刘一清、79标第1营管带施从云、第2营管带王金铭、80标第1营管带王石清、第2营管带郑金声、第3镇九标三营管带孙岳(代理镇务)。他们以研究武学为名,暗地里进行革命活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政府建立,大大振奋了北方革命人士的士气。12月31日在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孙岳等人的领导下在滦州宣布起义,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同时致电清廷,力主实行共和。不幸由于袁世凯实施阴谋诡计和叛徒出卖,滦州起义遭到镇压。王金铭、施从云被杀,冯玉祥被捕,孙岳遭袁“速行杀孙”通缉潜逃。滦州起义虽然失败,但大大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灭亡。孙中山赞扬滦州起义“首举义旗”,为结束清室建立共和“建不世勋”。这是孙中山首次称赞的有孙岳参与的革命行动。

  孙岳遭通缉,潜回保定。反清意志愈加坚定。当时南方革命轰轰烈烈,孙岳便毅然南下投奔孙中山。对于孙岳的到来,孙中山、黄兴(克强)极为重视,亲笔签署委任他为苏、淞、宁、扬、镇五路军总司令,率军驻扎长江以北,与清军作战。后来军队改编,孙岳被任命为陆军十九师中将师长,驻军清江浦。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黄兴任陆军总长。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力,孙中山逼迫向袁世凯妥协,于2月13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由于袁世凯拒绝到南京而宣布在北京就职,南京政府、议院被迫迁入北京。孙岳对此极力反对,直书袁世凯,通电力主建都南京。此举深为袁氏衔恨,指责孙岳为“北洋军人的叛徒”,并下令罢免孙岳第十九师师长职务。孙岳成为被免职的第一位将军。临时政府北迁,黄兴任南京留守。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当上了总统,孙中山仍对他抱有希望,希望能实现共和。孙中山辞去大总统,南京革命阵营内部缺乏统一领导,难免产生混乱,并相互猜疑。孙岳卸职后投奔黄兴,引起不明情况的人的怀疑,认为他是袁世凯派来的奸细,更有人企图将他置于死地。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几个人闯入孙岳住处举枪乱射,所幸孙岳逃脱。孙岳自知南京不可久留,正值李烈钧在江西请他出任垦牧督办,遂前往江西就职。1912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任国民党代理理事长,企图组成政党内阁,制约袁世凯,却遭到袁世凯刺杀。孙中山、黄兴认清了袁世凯本质,于是密谋讨袁,遂邀请孙岳赴沪商讨军事。孙岳偕陈之骥、辛梓、何遂等志同道合的好友急赴南京,倡议南京独立。7月12日李烈钧发出讨袁通电,孙中山委任黄兴担任讨袁军总司令,任命孙岳为北伐第一军司令,并宣布南京独立。史称这次讨袁为“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在北洋军大举进攻下失败,孙岳再次成了袁世凯通缉的要犯,不得已同李烈钧亡命日本、朝鲜。

  迫于袁世凯的反动势力,当时革命党中有些人颓唐丧志,有的投降变节,而孙岳在压力下反倒坚定了意志,誓不与敌同流污。1914年,孙岳经大连潜回祖国,经直隶(河北)、山西入陕西华阴县。在华山他积极联络关中志士,在华山脚下杨家花园设立“共学园”,与陕西于右任、岳维峻、郭希仁、胡景翼、杨虎城、李烈钧;山西续西峰(桐溪)、续范亭;甘肃邓宝珊等相聚会,共同策划讨袁,史称“华山聚义”。1915年,孙岳返回直隶,偕同王法勤等南下,追随孙中山先生于上海。1916年袁世凯死,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分子唆使下分化为直,奉、皖三大派系。他们各自扩张势力,相互倾轧,争夺地盘,国家面临战乱危机。1917年,孙岳回到保定,怀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书闻达于诸侯”的思想,凭借与曹锟旧日关系,在曹部军官教导团担任团长,随后卷入军阀混战漩涡,先后参加了直皖战争和第一次直奉战争。1922年,他被任命为十五混成旅旅长兼大名镇守使,移驻直隶大名府。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军阀之间这场大战,残酷激烈,双方直杀得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多少农田被毁,多少生灵涂炭。军阀混战,殃民祸国;伐罪吊民,古之令轨。1924年10月24日,担任北京卫戍副司令的孙岳与冯玉祥、胡景翼共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北京政变”(亦称“首都革命),推翻了军阀曹锟政权。北京政变对促进共和,加速民主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时《北京导报》发表文章称:“无疑是中国史上最为杰出的一场政变”。1926年9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报告中指出:北京政变“在中国民族革命运动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表现军阀势力之崩溃,一是表现民族资产阶级的武装开始形成”。

  北京政变结束了军阀统治,随后,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组建了国民军,冯玉祥担任国民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胡景翼为副总司令兼第二军长;孙岳为副总司令兼第三军军长。三人联名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政,孙中山欣然同意,并发来复电,称赞“诸兄功在国家”。这是孙中山对孙岳参与革命行动的第二次赞扬。

  北京政变为孙中山北上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缺乏明确的政治主张,在迎请孙中山的同时又决定请皖系政客段祺瑞出山“维持大局”,结果使这次革命夭折。这里,我说一下孙岳对迎请孙中山北上和段祺瑞出山所持的态度。

  北京政变成功后,冯玉祥在北苑召开军政会议。孙岳言谈激烈,竭力主张迎请孙中山先生北上,主持大计。在组织过渡性政府问题上,他坚持自己和部下均不参加内阁,以示举事为国不图私利;同时积极推荐与孙中山有密切联系的国民党人李书城、李烈钧、李石曾等出任国家重要职务。当时参加北苑会议的冯玉祥部将鹿钟麟撰文回忆说:“当时革命意志最坚决的为胡(景翼)、孙(岳)二人,对迎请中山先生北上问题,亦以胡、孙主张最力。并在内阁以外公推李烈钧为参谋总长(推李为参谋总长系出诸孙岳的提议),以表明欢迎孙中山先生主持大计的诚意。(《鹿钟麟回忆录》)”

  那么,在“请段出山”这一问题上,孙岳又持怎样的态度呢?当时就这一问题提出讨论时,孙岳用手指托一下鼻尖,用鼻子吸一下气(这是学段祺瑞的习惯动作,暗指段)说:“咱不要他出来!”孙岳这一表态,曾给参加会议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时在国民三军中流传。可见,在请段祺瑞出山这一问题上,孙岳是持反对意见的。

  下面将首都革命成功后,冯玉祥、胡景翼、孙岳与中山先生的电文辑要录于后——

  冯、胡、孙请孙中山北上电文:

   “国家建军,原为御侮,自相残杀,中外同羞。不幸民国自民九以后,屡兴无名之师。争战愈烈,元气愈伤。当局者苟稍有天良,宜如何促进和平,与民休息。迩者东南兴军,延及东北,动全国之兵,枯万民之骨。究之因何而战,为谁而战,主其事者恐亦无从答复。本年水旱各灾,饥荒遍野,正救死之不暇,何耀武之可言。吾民何辜,遭此荼毒,天灾人祸,一时并作。玉祥等午夜彷徨,欲哭无泪,受良心之驱使,为和平而争斗。爰于十月二十三日,班师回京,并联合所属各部,另组中华民国国民军,誓为国为民效用。先生党国伟人,革命先进,务须即日北上,指导一切。”(据1924年10月24日《申报》校)

  中山先生在广东,接到国民军首都革命的消息和请其北上的电报以后,即于二十七日复电:

  “北京冯焕章、王孝伯、胡笠僧、孙禹行诸先生均鉴:义旗聿举,大憝肃清。诸兄功在国家,同深庆幸。建设大计,亟欲决定。拟即日北上,与诸兄晤商。先此电达,诸维鉴及。孙文叩。感。”(据1924年11月1日《晨报》)

  冯、胡、孙接读中山先生感电后,鉴于当时复杂矛盾的环境,夜长梦多,变化难测,即再电促其行,速北上。电文:

  “感电敬悉,辛亥革命,未竟全功,以致先生政策,无由施展。今幸偕同友军,戡定首都。此役既平,一切建国方略,尚赖指挥,望速命驾北来,俾亲教诲,同深企盼!国民军总司令冯玉祥、副司令胡景翼、孙岳叩”。(据1924年11月24日《晨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