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翊武故事五则

辛亥革命网 2015-01-07 09:05 来源:澧州文韵 作者:蒋漫征 查看:

蒋翊武为人豪爽,洒脱不拘。从小关心国事,富有民族思想,亟盼普兴“吊民伐罪之师”,变革社会,早在1900年义和国运动失败后他即主张革命。
  胆大言狂

  蒋翊武为人豪爽,洒脱不拘。从小关心国事,富有民族思想,亟盼普兴“吊民伐罪之师”,变革社会,早在1900年义和国运动失败后他即主张革命。当时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他看到国家多难,一连痛哭了好几天,并毫不畏惧地说:“中国要想富强,首先必须打倒清廷,建设新政府”。在旁的人听了,都吓得赶快走开,敬而生畏。后来蒋翊武作为武昌起义的总司令,终于实现了他推翻满清的夙愿。

  倡说反清

  1903年,蒋翊武以优异成绩考入设在常德的湖南西路师范学堂学习,广泛“搜求披阅”进步书报,耳目一新。他洞察时势,组织读书会,以革命启发同学。倡言反清,毫无顾忌,常以诗歌寄其所怀,革命思想,溢于言表。并在一篇作文中大胆提出“革命排满”的政治主张,要求推翻专制统治,这使校方大为惊骇。一天,有个满清官员召集各校学生前来训话,教训学生千万不可学洪(秀全)杨(秀清),而要学曾(国藩)左(宗棠)。蒋翊武当即反驳说:“洪杨乃民族功臣,曾左为民族罪人,岂有攘斥功臣而效法罪人者乎?”此事在学界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学生,如常德府官立中学的覃振(理呜)等人都是在他的这种大无畏精神影响下迅速走上革命道路的。次年,蒋翊武终因倡言革命,致力推翻清廷而被开除。后奔走沅湘之间,招纳会党,建立起义机构,从此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怪人”

  1906年,蒋翊武在上海中国公学求学时即已加入同盟会,并且是同盟会上海总机关主要任事者之一,曾参与策划萍浏醴起义的发难事宜。同时,他与好友傅熊湘、杨卓霖创办《竞业旬报》,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文体鼓吹民族主义,深受读者欢迎。该报并及时报导萍浏醴起义爆发消息,两江总督端方对此十分忌恨,下令将《竞业旬报》查封。接着起义又遭到失败,杨卓霖一怒之下,跑去杨州剌杀端方,可惜没有成功,反而被捕遇害。蒋翊武受到这样沉痛的挫折,几乎愤不欲生。后来他偷偷跑回澧县家里,杜门不出,谁也不见。日以诗洒自遣,经常仗剑高吟,旁若无人,乡亲们不理解其何以如此,都说他是个怪人。实则他是壮志未酬,借以抒发自己渴望重新投入战斗的豪情而已。

  投笔从戌

  1909年,清廷伪立宪的宣传甚嚣尘上,各省谘议局纷纷设立。消息传开后,一些见识短浅的人,颇以为立宪实行,中国可强,都拍手欢迎。蒋翊武的看法却完全相反,他认为这分明是清政府耍的花招,借“立宪”来笼络人心。这对革命者来说,只会增加更大的困难。于是,他走访好友刘复基,同他商量说:“吾辈所事,又添障碍矣,及今不图,迟益艰难。闻鄂中新军多志士,余久志从戎,今且赴鄂实行矣,君能与俱否?”刘欣然表示赞同。这样两人同去武汉参加了新军,做互解清王朝的兵运工作。蒋翊武的武汉之行,开始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此后,他殚精竭虑,先是主持军中革命团体群治学社与振武学社的组织和领导工作,继而创立文学社,拥有社员达11.000余人,从而为武昌起义这石破天惊的壮举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当机立断

  1911年10月9日上午,共进会的孙武在汉口暴露了起义机密,官府封锁江面,武汉戒严,形势异常险峻。身为起义军总司令的蒋翊武知道后非常焦急地说:“事急矣,宁我薄人,毋人薄我,其生死以之”。怕延误时间会遭到损失,他当机立断,即令各营夜半听城外炮声举事。谁知负责传令的邓玉麟(共进会员)贻误军机,命令没有及时送达炮营,而杨宏胜去工程营送炸弹又被清兵捕获。正在这时,武昌总部也遭到包围,清军破门而入,蒋与刘复基、彭楚藩等一同被捕,押到警察局。蒋翊武身穿长袍,装作乡下人那种无知的样子,故意问道:“我是乡下来的,为何要拘捕我?”监守者见他穿的衣服破烂不堪,头上还拖着一条辫子,压根儿不像革命党人,就随便把他关在花园里,蒋翊武瞅准这个机会,便纵墙越屋以逃。第二天破晓,蒋翊武即派胡培才等往各营传令,按原计划举事,这天他还连续下达紧急命令六道。届时果然号炮响了,各营汉帜齐张,清吏弃城逃命,武汉三镇于是光复。武昌起义的胜利引发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这就是民国创立的由来,蒋翊武无愧为蹄造共和第一伟人。(作者系蒋翊武侄子,湖南省益阳市南县一中退休干部,业余爱好史学,撰有《共和元勋蒋翊武》、《蒋氏家族世系源流考》等文)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