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对山西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辛亥革命网 2011-07-11 00:00 来源:回忆与评价 作者:徐展勤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山西作为鲜有的北方省份对整个辛亥革命进程的影响十分巨大。孙中山先生曾对山西起义这样评价:“
 

  孙中山对山西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记山西辛亥革命及大同起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山西作为鲜有的北方省份对整个辛亥革命进程的影响十分巨大。孙中山先生曾对山西起义这样评价:“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山先生作出如此评价,而晋北重镇大同的起义行动对整个辛亥革命又有何影响,本文对此进行简要探析。

  一、山西辛亥革命与阎锡山

  提到山西辛亥革命,不能不提阎锡山,他在山西长达38年的统治地位,从根本上说是在辛亥革命中确立的。阎锡山,山西五台人,早年受五台县徐继畲《瀛寰志略》西学启蒙思想影响,由清廷选送至日本留学,加入孙中山、黄兴组织的同盟会,接受民主革命思想。他与李烈钧、蔡锷、唐继尧等人在同盟会内部秘密组建军事干部组织 ——“铁血丈夫团”(共28人),其中山西人还有何澄、温寿泉、乔煦、张瑜。这些人成为了后来各省辛亥革命的领导骨干。“铁血丈夫团”成员回国后进入各省新军,发展革命力量,伺机发动起义。阎锡山回国后任太原陆军小学堂监督,并出任山西第86标军标统。辛亥革命在发动之前同盟会领导者总结了历史经验,提出了“南北响应”的战略设想,而南北响应的实质则为“南响晋应”,阎锡山正是“南北响应”战略的主要策划者和执行者。在整个革命过程中阎锡山起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所以不能因他后期的坚决反共,否定他早年的革命经历和进步作用。

  二、山西作为北方起义省份的原因

  辛亥革命军队当时为什么选择山西作为北方起义的首要省份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山西的地理条件优越,易守难攻。在山西发动起义,北据大同,出兵宣化、张家口,可直捣北京的清廷后路;中据太原,出兵井径、石家庄,截断京汉铁路,扼南北要塞,则获举足轻重之势;南据运城,出兵潼关、洛阳,可为西北屏障。因此南方发动起义如果能得到山西的响应,则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推翻清廷指日可待。

  第二,山西革命力量雄厚。山西人加入同盟会的会员相当可观,在北方居于首位。有同盟会员会议说:“同盟会原来发起于南方同志,西北方面除张继外,最初还是山西人占了多数”。在日本振武学校学习准备进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的20多名山西籍学员中有近半数是同盟会员,而其中又有几位是要“负起革命实施之责”的铁血丈夫团的成员。这些人员后来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山西人中以阎锡山为代表的山西五台人居多。

  综合以上因素,正如同盟会员所说“山西像架在北京之颈的一把大刀,其一举一动必能引起清廷的极大震动”。所以山西成为了南北响应的首选北方省份。

  三、起义爆发与清政府的反应

  武昌起义爆发后,以阎锡山为首的山西同盟会员决定按照原定的“南北响应”战略决策起义响应。1911年10月29日,山西宣布起义,起义军占领了巡抚衙门,推翻了清政府在山西的封建统治,阎锡山被推举为都统,山西军政府成立。之后阎锡山与吴禄贞部队组成“燕晋联军”,由吴禄贞任大都督兼总司令,阎锡山任副都督兼副总司令,吴禄贞亲率第六镇和部分山西军队直逼北京,阎锡山部队负责把守京汉路上黄河铁桥,阻止袁世凯北返。

  山西起义及“燕晋联军”令清政府满朝震惊,因山西与北京近在咫尺,清政府仓皇出兵山西镇压革命。如惊弓之鸟的清廷慌忙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这正为袁世凯后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奠定了初步基础。袁世凯上任后首先暗杀了革命党人吴禄贞,之后又在南北议和之际向娘子关猛烈进攻,迫使阎锡山率部北上,改变革命策略。虽然太原失陷,但革命军的存续力量依然威胁着北京的清廷。

  四、大同起义

  晋北重镇大同于1911年11月30日起义,次日成立了军政府。李德懋被选为都督,李国华、刘干臣为副都督,常珍为参谋长。大同是山西离北京最近的地区,清廷迅即派兵对大同起义进行镇压。太原起义后的同盟会员续桐溪(又名续西峰),率领“忻代宁公团”赶往大同支援。“忻代宁公团”是由晋北忻州、代县和宁武几个地区的革命人员组成,参加起义的徐子珍(笔者祖父,时任太原陆军小学堂学生)曾对这一历史这样叙述:太原陆军小学堂学生参加了太原起义,其中许多五台籍学生(如续范亭、赵承绶、王靖国、徐子珍等人)参加了“忻代宁公团”,前往晋北支援大同起义。祖父徐子珍还提到辛亥革命后他与同学王靖国还秘密潜往南京,联络讨袁事宜。

  清廷派毅军陈希义部和淮军杨荣泰部前往镇压。在强敌压境下,大同起义军坚守了40天,后在调停下,撤出大同。为什么起义军在大同能坚守如此之久?当时大同军政府财政部长、同盟会员彭继先回忆说:“大同是北京的后门,是把重要的钥匙,革命一起,袁世凯乘机逼隆裕太后承认革命,情愿逊位”,清军围城四十天,每日拂晓时总要虚张声势的向城里发炮数十发,挂线准确,炮弹均落在城墙外壕和城内的菜畦中,不仅没有伤害过城墙上的一个战士和任何一间民房,而且落下的地面的炮弹都是横躺着的,没有爆炸过一颗。据军事学家说,这是把弹衣内的底火抽掉,所以不炸。尤其是敌军步兵由阳高至大同城东那么多只在隔河东岸采取守势,待命不动,概没有越河进攻。“那时城里革命军会使枪械和敢用刀矛的,充其量不过千余人员,假如敌人真取攻势,我军非被歼灭不可,而袁世凯逼宫的把戏又怎能得心应手的地演下去呢?”。可见大同起义作为山西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独特的历史意义。

  五、山西起义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山西在北京清廷的侧翼和清军的后方点燃了起义之火,不仅彻底推翻了清政府在山西的专制统治,而且极大地动摇了北京清廷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实现了南北响应的革命策略,扩大了清廷的防御阵线,严重分散了清军的兵力,为武昌起义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在革命后期又加速了清帝的退位,客观上为袁世凯粉墨登场创造了条件。辛亥革命中的山西起义虽然没有武昌起义那般轰轰烈烈,但是将其历史意义与武昌起义同日而语亦不为过,难怪中山先生要作出“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的历史评价。

  (作者简介:徐展勤,辛亥革命参加者徐子珍将军之孙,民革北京市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工商联副会长,北京律师协会传媒与新闻出版专委员秘书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