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百年 弘扬中山先生民本思想
辛亥革命网 2011-06-2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平贵 查看:
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始者。中山先生的民本思想和建国方略,至今仍熠熠生辉,放射光芒。百年前,中山先生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民生是社会进化的重心”、“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他在就职民国首任临时总统时庄严地宣誓:“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此后,他经常宣讲民本思想和公仆观念,称上至总统、下至巡差的各级官吏皆为公仆,在讲执政理念时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有能力为千万人服务时,就为千万人服务,有能力为千百人服务时,就为千百人服务,只有能力为一二人服务时,就尽力为一二人服务”。今天,我们重温和品味中山先生的这些教导,仍倍感亲切和意义重大,我们应从中领会、理解精神实质,以为今用。
中山先生是中国古代、近代民本思想的集大成者,对前人的各种民本论述有所创新。民本思想,古已有之。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夫霸主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富民”、“教民”;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西汉贾谊认为:“民无不以为本也,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吏以民为本”、“自古至今与民为仇者,有退有速,而民必胜之”;唐代李世民认为:“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饱腹而身毙”、“天子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为畏也”;宋代包拯认为:“民者,国之本也,财所出,安危所系”;明代杨士奇认为:“国之有民,犹鱼之有水,火之有膏,木之有根,人之有元气”;晚清严复、陈天华等人认为:“国以民为重,故称国民”,谭嗣同认为:“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也,岂可因君而累及民?”。以上论述,既表明了统治阶层重民、畏民的心迹,又阐明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但都是传统的民本观念,官在上,民在下,呈对立状态。唯有中山先生民本观念,认为官民平等,官吏是为民服务的公仆,这是史无前例的变革和进步。直至1944年,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会上演讲时提出了更切合实际的为人民服务口号,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和新中国各级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座右铬。在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以来,中共中央又及时提出了“三个代表”和“坚持以民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理念,都是中山先生民本思想的发扬光大。
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我们欣喜地看到,从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到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直到现今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在前进、崛起,有了翻天覆地般的重大变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2010年全国GDP比新中国初期增长了百倍以上,更是民国初期无法比拟的,解决了占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逐步奔向小康,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大幅度提高,两弹一星升空,神舟飞天,港澳回归,成功地举办了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经济实力已跃居世界第二,随着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越来越高。更令人欣慰的是,着力于民生大计的“十二五”规划将从今年开始实施。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财富却有限,离小康水平还有较长距离。令人忧虑的是,有些地方和部门民本观念、公仆意识明显弱化,贪污腐败现象严重,老百姓甚为不满,尤其是广大中低收入阶层面临着“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三大难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令人难解的是,有些地方和部门为迎合、迁就一些人的官欲,竟设置所谓副厅级县委书记、副厅局级处长,名之曰“创新”、“调动干部积极性”,实属荒谬。更令人难以容忍的是,买官、卖官成为潜规则,“不跑不送、免职调动,光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还有些干部不解民意民忧,沉溺于公款吃喝、泡妞包奶、收取红包、内部价购房、内部价购股和拿干股……。这些公众眼中的腐败行为,他们却习以为常,视为天经地义。近几年贪官犯罪频发,贪污腐败犯罪率上升,其根源皆在于无民本观念、无公仆意识。
我常思索:孙中山当年功成身退、毛泽东曾主动退居二线,视功名富贵如粪土。诸如徐锡麟放着道台官不当搞反清起义、秋瑾放着京官夫人不当搞反清起义、我祖父放着知县知州不当参加辛亥革命和反袁复辟斗争,他们都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革命者的襟怀和气节,在如今贪官眼中岂不是“傻之又傻”吗?!
在举国隆重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我以先烈后裔的身份和名义,撰写此文,意在弘扬中山先生民本思想,强国富民。我坚信,随着中共中央“坚持以民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新理念贯彻执行,中山先生的民本思想和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仍将熠熠生辉,放射光芒。“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山先生设想和追求的“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的美好愿景一定会实现!
作者:刘平贵,男,安徽巢湖市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陕西省水文局高级工程师,原副局长,系辛亥革命烈士刘之良嫡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