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两场复辟闹剧及主要人物的简评
辛亥革命网 2011-06-1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平贵 查看:
伟大的辛亥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从此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在民国初期接连发生了两场复辟闹剧,先是袁世凯复辟称帝,后是张勋复辟。
袁世凯以卑劣的两面派伎俩窃取民国大总统职位后,又想当皇帝,经过短时间的舆论准备,于1915年12月12日接受了所谓的“劝进”,自称洪宪皇帝,将民国五年(1916年)元旦改为洪宪元年元旦,封尝亲信,为取得外交承认和列强支持,竟与日本秘密签定卖国条约“二十一条”。一系列的倒行逆施,遭到举国反对,激起内乱,爆发护国战争,被迫于1916年2月25日宣布撤消帝制,历时83天,以失败告终,史称洪宪帝制。
张勋利用总统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的“府院之争”矛盾,以调停为名,于1917年6月4日率领5000名“辫子兵”入京,急电各地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于30日召开“御前会议”,并于7月1日撵走黎元洪,将12岁的溥仪抬出来重新当皇帝,改称此年为“宣统九年”,通电全国改挂前清龙旗,自任首席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启用大批前清遗老,结果复辟仅12天就破产失败,史称张勋复辟。
两场复辟闹剧以失败落幕后,主演人物袁世凯、张勋,参演人物中的康有为、倪嗣冲等都受到历史无情的谴责,因其人品、操守和作为各有不同,下场也各有不同,人们的看法也不一样:
袁世凯,又称袁慰亭,河南项城人,1859年出生于一个世代官宦之家,因青年时期读书无长进,两次乡试都未考中,只得弃文就武,投靠其父拜把兄弟淮军统领吴长庆,任营务处会办,后步步高升,统率六营驻扎登州、督办山东防务、总督朝鲜、小站练兵、入值军机处、内阁总理大臣、民国临时总统、大总统,还做过83天皇帝。复辟称帝失败后,原有亲信大都叛离,他还幻想皇帝当不成再当大总统,怎奈民心不服,舆论不依,在国人一片谩骂、南方各省独立和兴兵讨伐中气恼成病死亡。袁死后,当时掌权的北洋军阀部下念旧情,由北洋政府和亲信出资按总统礼制葬于河南安阳北郊洹水北岸,墓地仿明陵建筑,称为安阳袁林。观其一生,犯有复辟称帝、出卖维新、杀害政敌、破坏民主等大罪,也推行过废科举、办学校、修铁路、倡实业等新政,然小功难掩大罪,应归属历史反动人物,列在乱世奸雄排行榜之首位。
张勋,原名张和,江西奉新人,1854年出生于农家,1884年投军,因军功升参将、总兵,多次担任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扈从,民国初年任江苏督军、长江巡阅使等职,所部定武军均留发辫,人称“辫帅”,对清王室讲忠义,一直图谋复辟。家乡观念亦强,对家乡父老乡亲多有照顾,如给老家赤田村人每家建一座瓦房,缺啥给啥;江西籍人在外做生意修会馆,但凡找他,都有资助;对在外读书的江西子弟,特别是奉新县的学生,更是有求必应。1917年发动政变,扶溥仪登位失败,北洋政府对其复辟行为免于追究。后寓居天津投资工商、金融,多次拒绝北洋政府复职做官的要求。1923年去世,亲友敌仇皆送挽联。观其一生,讲忠义,虽属愚忠行为,却也憨直可敬,不似“政治变色龙”那样搞投机;多善举,无当时军阀阴险狡诈、贪婪成性的坏毛病。观其一生,确属军阀中的异类,具有清朝忠臣、民国罪人的双重人格和身份,应列在近代军事名人之列。
倪嗣冲,原名倪毓桂,安徽阜阳人,1968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中过秀才,数试举人未中,乃出资捐官,任郎中、知县等职,后随袁世凯小站练兵,得袁尝识,因功升任安徽督军。若论资历、才干,倪远不及袁手下“龙虎狗”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但倪对袁复辟称帝特别卖力,充当急先锋,曾领衔联合诸省军阀上书“劝进”,被袁封为一等公爵。袁复辟失败被迫取消帝制,倪仍反对,声称要为“圣主效命疆场”。在张勋复辟时,倪又充当干将,争恩宠,电令全省挂龙旗,改年号。见复辟失败,又洗刷自己,声称与复辟没关系,实属“政治变色龙”。倪骄横、残忍、贪婪,曾一次捕杀反袁党人12名,人称“屠夫将军”。曾盘据安徽达10年之久,苛捐杂税名目奇多,搜刮民财无数。后因民怨沸腾下台,寓居天津,于1924年得病死亡。据倪家佣人说,倪患精神分裂症,发病时丑态百出,学犬吠、爬行。观其一生,在地方军阀中,地位不高,罪恶极大,应列在近代反动军阀丑类人物排行榜末位。
康有为,原名康祖治,广东南海人,1858年出生于士宦家庭,清光绪年间进士。曾任工部主事,力倡维新变法,号召救国图强,组织强学会,创办报刊,是“公车上书”领衔人,近代改良主义倡言人,也是晚清保皇党领袖,属晚清社会精英。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等“六君子”喋血遇难,康有为逃亡日本避难。张勋复辟,此公复出,张勋复辟失败,此公仍表示效忠皇室,曾看望溥仪。此公儒学根底深厚,著述极丰,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大同书》等代表性著作,诗作、书法也极有造诣。观其一生,应归属近代进步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先贤哲人之列。
笔者非学历史出身,更非历史研究人员,之所以对清末民初历史,尤其对辛亥革命史有研究兴趣,实因祖父刘之良在辛亥革命反袁复辟斗争中遇难,故有追思辛亥往事的情愫。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际,谨以先烈后裔的身份和名义撰写此文,意在讲述辛亥往事,温故而知新,思古当惜今,更热爱如今人民当家作主、日益繁荣昌盛的人民共和国。
作者:刘平贵,男,安徽巢湖市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陕西省水文局高级工程师,原副局长,系辛亥革命烈士刘之良嫡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