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开辟了蛇山上的首义公园(3)
辛亥革命网 2014-11-04 16:44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卢俊 查看:
乃园收回后,小首义公园的名义已不存在,1935年“武昌公园”更名“首义公园”,此时的首义公园包含整个蛇山,远不止山下乃园一角,故名为“蛇山大首义公园”,以区别于此前的“乃园小首义公园”。
1938年武汉沦陷,日寇改首义公园为蛇山公园,并滥加破坏,穿山的武昌洞变为军用仓库,抱冰堂后坡上的桂花林被砍伐殆尽。1945年抗战胜利后,重新恢复首义公园之名。
1949年后解放初期,进行绿化修缮,公园景色怡然。每逢周末,司门口的上山踏步上人流如织,山路雨旁摆满各式摊点,算命、卖膏药,玩把戏的都围着一圈人。卖馄饨、油炸干子、油炸藕圆子、蒸洋糖米糕的挑子,入夜时分点起一盏小油灯,依然梆声阵阵,在招徕着游客,蛇山首义公园成为劳动人民休息、娱乐的佳所。
岁逝星移,1955年因建长江大桥,半个蛇山被辟掉,沿黄鹄矶,段家山,黄龙山到司门口南楼跨山桥处的芝麻岭长达1千多米的山岭全变为引桥。山下乃园为施工区,被夷为平地而不复存在。乃园内的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也被迁走而不知去向。
1965年,卢立群长女在蛇山抱冰堂出生的卢冰与其子孔方,摄于在蛇山旧居旁的山坡石阶上
1985年6月黄鹤新楼落成,在卢立群以往的旧友和建设厅同事,如上海的全国政协委员邓葆光,北京的全国政协委员、前农业部副部长杨显东(杨上世纪30年代任省建设厅工程师兼襄阳棉业试验场场长),湖北省政协秘书长郑南宣的极力推荐下,我作为特邀嘉宾与另一位建楼合作单位代表长沙市长一道参加了落成庆典。乘此机会,我寻访了从蛇山临江山头迁往引桥南坡台阶当中的黄兴铜像,近旁公厕臭气薰天;也寻访了从蛇山脚下乃园内迁往引桥南坡荒地上的孙中山纪念碑,只见周围已被乱七八糟,搭建的民居包围,遍地垃圾煤灰。碑上的小字碑铭已丹青剥落,行就湮没。摩挲残迹、描画记录,后又经反复辨识,断句破解,总算弄明白了是纪念1925年孙中山逝世,兹记录铭文如下,以保存历史文化: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我国民党先总理薨于燕,讣至鄂,无男女少长皆聚哭,且谋伐石以永其思社也,会凶逆抗命,跖蹻踵变,迄今日工始竟,时会之不常如此,然则开济大业,蒙犯百难,而不流转于时会,夫岂倖而致耶,后之贤者可以兴矣。辛亥首义同人敬撰,江陵张知本谨书。
当年我为这碑文写了篇《寻访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但未及发表。另外由卢纲执笔,合写的《鹤楼怀旧》,《月照抱冰堂》则在报上刊出,那天我从码头上岸,只见武汉关宽大的马路中央的一辆报摊车上挂着一块醒目的大牌子,“请看五十年前卢立群先生重建蛇山黄鹤楼”,卖报老人大声吆喝着,我很想记录下这一场景,只可惜未带相机。
历史演变至今,乃园早已荡然无存,黄鹤楼一枝独秀,分开成园,于是只剩下卢立群当年所开辟有上山马路,草坪花房、堂前平池的山尾抱冰堂一地成为今日首义公园硕果仅存的部分,其大小仅相当于1935年时的三分之一。1994年,乃园处建的孙中山纪念碑也从此桥南坡再迁往抱冰堂西侧,“卢立群故居”的坡下。两位为首义公园分别作出过历史贡献老人的遗迹终成“近邻”。
(作者系旅美物理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