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交:谢奉琦与熊克武

辛亥革命网 2011-05-24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朱波 谢念亲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也叫生死之交,古代有刘备、关羽和张飞,近代有谢奉琦和熊克武。走进他们的故事,会由衷羡慕他们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也叫生死之交,古代有刘备、关羽和张飞,近代有谢奉琦和熊克武。

  走进他们的故事,会由衷羡慕他们“今朝把臂通谈笑,又何日再图倾倒。惟愿取两情莫逆,千秋共表。”

     谢奉琦,1882年12月9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院子坝,字能久,号玮頫。谢奉琦天资聪慧,刻苦自励。熊克武,四川井研县盐井湾人,生于1885年12月26日,字锦帆。13岁时赴荣县方家冲但氏家族私塾读书,在吴蜀等老先生引导下,熊克武的爱国思想得到启蒙。谢奉琦与熊克武,不但是四川同乡,是东渡日本求学的同学,而且是生死之交,患难与共、并肩战斗的辛亥战友。

  相知日本 指点江山

     谢奉琦在贡井旭川书院读书的几年间,革新之学说风动于海内外,他深受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革命的胚芽开始在其内心深处孕育,萌发了教育求国、科学救国的愿望。1904年,谢奉琦决心辞别贤妻亲朋,去日本学习明治维新之法,学习先进技术,然后投身救国自强的大潮中。他先入成都东游预备学堂习日语;1904年,偕戚友黄治皋、黄选舟、傅缉生等整装东下,经上海转日本。

     在康有为、梁启超的影响下,为挽救祖国的危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熊克武也决心留学日本。1904年冬,熊克武和好友但懋辛穿巫峡,先到上海。12月7日,由上海乘船渡东海到达日本横滨,再改乘火车到达东京。

     1904年谢奉琦到日本后,先寓东京之久保田方,后入成城学校,与同乡吴玉章等同学。他凭借着崇高的信念和坚强的性格,认真攻读学业。1905年他又考进了师资强的著名东京早稻田大学理化系继续深造。在此学习期间,他与熊克武在日本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1905年7月,孙中山、黄兴、陈天华等70余人在东京集会,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13日孙中山先生在东京中国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了《中国应建设共和国》的演说,谢奉琦和熊克武都听了这场精彩的演讲。孙中山先生的演讲,犹如一股强心剂,使他们深受鼓舞,为他俩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905年8月22日,谢奉琦由黄兴亲自主盟加入中国同盟会,深得孙中山、黄兴等器重,委以调查、评议等要职。熊克武于同年9月19日由黄复生为主盟人加入同盟会。熊克武任总部评议部评议员。谢、熊二人从此走上了民主革命道路。

     20世纪初,同盟会成员使用的武器还很落后,而威力较大又便于携带的便是炸弹。为武装起义推翻清廷统治,许多党人都在学习军事知识,研制武器。同盟会成立后不久,孙中山先生自横滨来信,要总部派人去横滨跟梁慕光(同盟会评议员,广东人,是当时“三合会”首领,夙精炸药制造术)学习制造炸弹技术。 谢奉琦、熊克武、黄复生等自愿接受了这个任务。他们一起在横滨山下町共同研究试验,白天就帮着梁慕光接待同志、印送书刊,晚上到地下室里弄炸弹,不顾试验的危险,好几次都差点出事故,终不放弃,逐渐掌握了制造炸弹的要领。1906年初,他们又结识了大力支持中国革命的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经其介绍进入日人小氏室私立兵工厂学习,才掌握了制造枪药的技术。在这期间,谢、熊等人和孙中山先生往来最密,受他的感化和教诲最深。

     孙中山先生当时住在横滨市区一幢破旧的阁楼上,条件俭朴艰苦。熊克武和谢奉琦等十分崇敬孙中山先生,一有机会常去看望中山先生,聆听其教诲,帮先生寄信、查资料、联系同志。有时天太晚了,就跟中山先生睡在一起。

  谢奉琦和熊克武曾经问过孙中山先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先生为革命奔走呼号十多年,吃了那么多苦,遭了那么多难,现在仍然是这样斗志旺盛。孙中山强调“信念”二字,即对革命至死不渝的信念。要求他俩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牢记:革命是一定要成功的!要有这种坚定的信心,又要有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的勇气,还须有舍生取义的精神,才能担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

     1906年6月,孙中山委派谢奉琦、熊克武和黄复生为四川主盟人。这年冬天,东京同盟会总部命令:黄复生为同盟会成都分会会长,谢奉琦回川从事宣传工作,并协作成渝两分会的组织工作。孙中山先生又派泸州哥老会首领佘英联络川滇黔三省会党和沟通长江青、红帮,扩大革命力量。孙中山先生说:“谢奉琦、熊克武可与佘英等并肩斯任。吾国革命用兵,当在长江流域,四川乃其上游也,宜亟图之。”谢奉琦与熊克武、佘英回川策划革命工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