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孙女谈往事:“无我”“笃实”一直是家训(2)

辛亥革命网 2011-03-31 00:00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肖婷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我的父亲黄一中是黄兴的二儿子,出生在长沙。父亲本性不是善谈之人。秉承“无我”、“笃实”一直是祖父黄兴留下的家训,家人因此都是比

  然而,和国民党的关系最终影响了父亲的一生。在1957年以后,父亲被打成了右派,隔离审查。再加上当时毛主席提出“三面红旗”、“大跃进”、“大炼钢铁”等口号,父亲曾对此提出过意见。在这之后,他就不能再说什么话了,每天写检查、劳动改造。父亲那时的处境很艰难,没有一天的心情是好的。“文革”结束后,父亲得到了平反。1973年,他退休并定居苏州。

  在我印象中,父亲一直恪守家训,为人诚实,脾气很梗,不让自己和家人沾染任何社会上的歪风邪气。他在工作期间从来没为家里的事请过一天假,也从不以革命家庭的背景向组织求助,他总是告诉我们,自己的事应当自己解决。记得刚解放时,父亲一个人在上海租房住,有次遭到两个歹徒入室抢劫,父亲与他们搏斗,身中七刀,一只眼睛也因此瞎掉了。在父亲劳动改造期间有次发生险况,他为救另一个人最终使得自己的脚背受伤,骨头断裂。这些都让我感觉到,黄兴的精神在父亲身上是有传承和延续的。

  黄兴的历史无法抹掉

  因为忙于革命,黄兴的身体一直不好,后来胃动脉出血。实际上,黄兴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是心里有数的,当时他把在日本的继母、夫人和我父亲叫回上海,他们10月二十几号到,31日黄兴就去世了。黄兴去世后,追悼会的场面很大,当时还拍过很多照片。我小时候对这些都不太懂,记得看到一卷很长的条幅,上面有很多人写的字,但不知道是什么。还有两本很厚的有关黄兴参加革命活动的资料。这些东西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都被红卫兵抄家拿走了,墙壁、地板、井里全部搜遍了。到现在,我们家是一点资料都没有了。

黄健舲

  现在人们看到的照片都是亲戚朋友留存下来的,比如在台湾的姑妈留下的一些照片,我的姑父是美国马里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他写了一本《黄兴与中国革命》,内容都是有史有据的,是很珍贵的资料。这本书后来在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日本等地出版,为此他也得到了终身教授的名誉。

  所谓的“孙黄并称”、“开国二杰”,把黄兴和孙中山并列,这是最开始的说法,后来不这样说了,总归有里面的道理。现在有人不服气,说黄兴是真正的领袖,建立中华民国有功,对孙中山有些贬低。不管怎么样,黄兴参加革命、领导革命,他的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也不能抹掉。只是他活得太短了,42岁就去世了。

  从祖父那儿受到鼓励

  关于黄兴的书我也不能多看,多看我就忍不住流泪,我觉得祖父真是胸襟开阔、不为私利、心中无我。辛亥革命之后有人“倒孙”,黄兴却一直维护孙中山,替他解围。

  以前我对黄兴的历史并不了解,也不关心,一方面是因为忙于工作,一方面是要带孩子。我自己做了一辈子小学教师,工作38年后退休,退休后才去了解黄兴为什么革命,从里面学习到一些东西并鼓励自己。现在,我把父亲留下的书一本本地看过来,有一套宫崎滔天的日文版全集,是他当时送给我爸爸的,里面都是以日记体为主的文章,记录了他跟随黄兴、孙中山革命时的一些往事,这些都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现在,黄兴的儿子一辈都已经去世了。再往下的孩子们的思想和我们不同,他们不喜欢听过去,也不会去了解黄兴的历史,更关注现在和将来,比较现实。比如我儿子在外企工作,早出晚归,更是和这些历史没有联系了。但是,我还是很希望我的后辈们能对黄兴多些了解,至少从中受到些鼓励。

  (感谢民革上海市委对本文采访的支持)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