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陕西辛亥革命的一些往事及其他(2)

辛亥革命网 2012-10-15 00:00 来源:民革陕西省委员会 作者:窦培信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浦案”在陕西近代史上意义重大,在案发期间基本动员了陕西各个阶层的人士参与支援学生,为陕西能够最早响兴武昌起义作了思想上、组织

     一九一一年井勿幕衔孙中山令,由上海返陕召集同志、在泾阳柏家花园水榭亭策划在西北发动起义。是年六月初三,同盟会及哥老会首领在城南小雁塔聚,号三十六兄弟,歃血为盟,共图大事。

     一九一一年三月,黄花岗烈士殉难,更加速了陕西同盟会在西北发难的步伐。所以当农历八月十九武昌首义后,九月初一西安响应一举成功。

     二、陕西同盟会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基础好,因而在西安起义后,迅速稳定局面。革命工作有序进行,成立了“秦陇复汉军政府”,设置民政、军事两条指挥系统,郭希仁先生随笔立书十六字布告“各省起义,驱逐满人,上应天命,下顺民心”。简洁明了。外县各地同志及会党纷纷响应,耀县的胡立僧,蒲城的岳西峰、郭坚、耿直,临潼的曹印候,同官的姚振乾、白喜,华县的马耀群,蓝田的杨茹林,潼关的胡明贵等,“关中四十余县数日之间莫不义族高揭矣”。军政府又委派焦子静、井菘生、李襄初赴渭北各县督办民团。李仲三为东路招抚使,张玉成为西路招抚使。张仲仁为南路宣慰招讨使,井勿幕为北路宣慰招讨使,曹建安为西路节度使,陈柏先为东路节度使。从这些安排可以看出,无论在军政府内的军政民事系统,还是委派各路的干部,均是同盟会的同志负责。这些保证了陕西在辛亥革命后历经护国、护法时期,均能追随孙中山先生始终站在民主革命的立场。

     三、陕西辛亥革命过程,武装斗争最激烈,时间最长,牺牲最大,民从参与程度最高,当十月二十七日在张翔初将军带领下,占领军装局开始,西安满人将军文瑞将军组织旗兵反抗攻击义军,据守满城以内抵抗,直到十月二十四日,义军攻破满城,满人损失也大,这是各省所没有接着新受命的陕甘总部升允,带甘军二十余营从西路攻陕,占领长武、礼泉、凤翔直到乾县,威胁咸阳西安。东面河南毅军三占潼关。战斗激烈。陕西战事吸引了大量清军,减少了武汉首义地的军事压力,陕西战事前后历时约五个月。动员军民数万人,而且在武器落后的情况下抗击了优势的清军,为各省所没有。直到南北议和,宣统退位,共和告成。战事才逐渐平息。此后袁世凯不承认陕西民军为起义部队,经过孙中山先生力争,袁世凯才予以承认,只是要求编遣。杨虎城将军自辛亥起义带领蒲城青年参加向字营赴乾县作战。也是在这次编遣后又回到蒲城原籍,铲除恶霸,兴办民团,开始走向他独立自主的人生道路,成为千古功臣。

     回顾陕西辛亥革命的历史过程,认识其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激励后辈继承先人们的高尚人格和崇高历史责任感及勇于献身精神,使我们责作和义务。

     辛亥革命无疑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最伟大的壮举。从根本上废除了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自此以后,无论任何一个独裁者,都不敢再僭越称帝。袁世凯的洪宪王朝就是典型一例。从这一点上来讲,辛亥革命无疑是胜利了。然而从社会革命角度来看,我们国家民主化进程似乎滞后,但这有各种各样的内外原因(最典型的日本侵华战争),这也正应了孙中山在他遗嘱里告诫我们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近年来,某些号称知名学者不知出于什么动机和目的,掀起一股大颂清末改良路线和其代表人物,甚至袁世凯都在此列,贬低孙中山的政治理想高尚人格,更甚至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这场伟大革命与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国相提并论,完全是一股反历史的思潮,值的国人警惕,仅就我文化中介绍的辛亥革命陕西先贤们的事迹就足以驳斥这些学者的观点,严格说起来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当时先进知识分子为主导发动的广大的群众,尤其是新军中的民族革命人士。孙中山组织的十次起义为什么没有成功,就是没有和新军中的民族革命人士相结合,毛泽东曾精辟的说过:中国的军队就是“穿上军装的农民”,他们才是埋葬旧社会的巨大力量,武昌起义、陕西起义都无非是这样,全国各省的起义亦是如此,这是一条真理。这不仅是走实践问题而且是也理论上的基本定律。

     辛亥革命绝不是新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的改朝换代,他是中国历史走向现代化的历程碑,如果按照哪些学者们的观点,没有伟大的辛亥革命,我们都将是满族皇上的臣民,能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吗,能有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吗!

     辛亥革命的志士们是无私的,查一下他们的后代,除了崇敬先人们的精神资源外,他们骄傲地回归到平民,个别的走入到贫民行列,辛亥革命的志士们除了奉献,没有换得封妻荫子的回报,这也是辛亥革命与中国历代农民起义改朝换代本质的不同。我不反对辛亥革命的功过是非,一千年都有研究评论。但对在二十一世纪发出的异样声音,我有义务给予回声。我只是说:辛亥革命先辈们他们高尚人格,无私的奉献精神永垂不朽。

  (作者窦培信系辛亥革命前辈窦荫三之子,民革陕西省委员会直属政协二支部党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