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卫区塏烘眼中的孙中山(2)
辛亥革命网 2012-06-18 00:00 来源:《中国新闻》 作者:吴敏平 查看:
区塏烘的回忆录中还说到,孙中山十分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别人关心很多。孙中山平常没日没夜地工作,但每晚九时,便会叫区塏烘歇息;孙中山不讲究穿着,但却经常关心区塏烘的寒暖,他还曾经把自己戴过的一顶毡帽送给区塏烘。
如今在区家,还保留着一张孙中山的戎装照片,照片的一侧书有“孙文”二字。区勇铭说,照片是孙中山亲笔签名送给他父亲的,“我父亲一直将这张照片视如珍宝,他曾经跟我讲过照片的来历:一天,孙中山先生在家里整理书籍时,翻出了这张照片,他沉思了一下,提起毛笔,在照片上签上自己的名字,递给我父亲,然后对我父亲说:‘阿烘,这张照片送给你作个纪念吧’,当时父亲自然是喜出望外,一直珍藏。”
战火纷飞 遇险不屈不挠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叛变,炮打总统府。区塏烘回忆录上记载,是日凌晨一时许,孙中山在侍卫的簇拥走下了粤秀楼,原来在得知陈炯明叛变后,侍卫们便帮孙中山套上白长袍,戴上眼镜,挂上药箱,乔装成一个应急出诊的医生,离开住处。“父亲形容那时的中山先生是镇定自若,不慌不忙,临行前还把一支曲尺手枪放到长袍内。”区勇铭说,“在危急关头,孙先生还指挥两名副官留下来保护夫人宋庆龄。”
区塏烘回忆录上说,孙中山离开粤秀楼后约两个小时,珠江边便响起三声震撼夜空的炮响。当时区塏烘恰好在宋庆龄身旁经过,宋庆龄宽慰地对区塏烘说:“阿烘,先生平安了。”区塏烘问宋庆龄如何得知,宋庆龄说:“这是先生临行前约好的,如平安抵达军舰就发出鸣炮三声的信号。”知道孙中山平安后,宋庆龄也撤退了,随后,粤秀楼和总统府毁于战火。
区勇铭说:“陈炯明炮打总统府一个多星期后,父亲才在停泊于广州长洲江面的永丰舰上见到孙中山先生。父亲和我说,孙中山先生见到他以后,第一句话就关切地问他:‘被打伤了没有?’当时他十分感动地回答‘没有’,孙中山十分高兴。”
是年7月,孙中山率领的舰队泊进广州白鹅潭,英国企图干预,其驻广州的领事匆忙上船谒见。
领事向孙中山说道:“你到白鹅潭来,是不是为了避难?”孙中山理直气壮地回答:“此为我之领土,我可往来自由,岂可谓之避难?你的话用意何在?”外国领事说:“白鹅潭是通商口岸,接近沙面,万一战事发生,恐怕会引起外国干涉,不如请总统离粤,使通商自由无阻。”孙中山听后,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说:“这不是你所应讲的话,我生平不服暴力,不畏强权,只知正义与公道,决不受无理之干涉。”
心系国家 先生扶病北上
1924年11月,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到北京“讨论国是”。区塏烘回忆录上说,11月13日,孙中山与宋庆龄乘永丰舰从广州出发,区塏烘同行。孙中山抵达天津后,由于旅途劳顿,终于病倒。孙中山先是感冒,接着肝痛,病情十分严重。
回忆录上记载,当孙中山得知当时的段祺瑞政府已把“关于临时执政府必尊重历年条约”的公文送交各国公使后,他便声色俱厉地斥责说:“我在外面要废除那些不平等条约,你们在北京偏偏要尊重那些不平等条约,你们要升官发财,怕那些外国人,要尊重他们,为什么还来欢迎我呢?”经过这次盛怒,孙中山的肝病加剧。为求国是,在德国医生的细心护理下,孙中山仍于当年12月扶病入京。
1925年1月,孙中山被诊断为晚期肝癌,并接受手术治疗。“当时中山先生已知自己身患绝症,但父亲说他仍神色自若,表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坚定的精神。”区勇铭说,“父亲还向我们讲,即使中山先生处在生命垂危的阶段,但得知东征军全线告捷的消息,仍深感安慰地说:要电告(胡)汉民,不可扰乱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