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鼎与“西安反正”的故事

辛亥革命网 2011-10-10 00:00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秦楚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想起了小时候母亲所讲的“西安反正”的故事。所谓“反正”,是当时人们对辛亥革命起义的称呼。 ,钱鼎与“西安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想起了小时候母亲所讲的“西安反正”的故事。所谓“反正”,是当时人们对辛亥革命起义的称呼。

  故事还得从我外祖父钱幼熙和他的侄儿钱鼎说起。

钱鼎

  钱鼎(1884-1911),字定三,陕西白河县人。幼年在家乡读私塾,及长,先后考入陕西陆军小学和保定陆军学堂,并加入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钱鼎在西安和另一革命党人张钫一起,制订了陕西起义计划,经革命党人密商,决定于10月22日举事。当时新军公推钱鼎任起义统领,但他自谦威信不够,辞让不就,并力推资历较深的张凤翙任起义统领。起义当日,钱鼎率兵入西城门,攻占鼓楼,并命令陆军中学学生军攻占藩台衙门。又与张凤翙协同,夹攻满城,经过数日激战,清军迅速溃败。省城光复后,钱鼎东征,镇守潼关,在去渭南时,不幸被当地恶霸勾结匪徒所杀害,年仅27岁。时任陕西都督的张凤翙,以副统领之礼,奉烈士名讳,入祀“忠义祠”(摘自《白河县志》)。

  我外祖父钱幼熙是清末举人,母亲说,辛亥革命前夕,外祖父在北京经考试被任命到甘肃省做知县。于是他兴冲冲地携家带眷,动身去甘肃任所。途经西安,当时在西安新军中任职的侄儿钱鼎到旅店看望他,劈头第一句话就是:“叔,你咋偏偏这个时候到省城里来?”当时外祖父哪里知道,这个侄儿不但是一名革命党人,而且还正在加紧策划着陕西起义的大计呢。钱鼎只好让叔父先住下来再说。谁知没过几天,“反正”的枪声就打响了。

  几个昼夜之后,枪声终于稀疏下来,这时钱鼎忽然又来到店里,安慰大家不必惊慌,叮嘱外祖父不要让家里人上街,又叫人在店门口贴了一张安民告示,便匆匆走了。

  母亲说,那天钱鼎的样子挺吓人,浑身血渍斑斑,满脸满嘴都漆黑一团。当时她并不知道,这正是几个昼夜以来,钱鼎在起义火线上浴血奋战所留下来的印记。

  辛亥革命的枪声,惊破了我外祖父的“乌纱梦”。从此,他淡泊名利,晚年更寄情于书法、字画,别无所求。

  写到这里,还要说说钱鼎。对于这位舅公,以往我知之甚少。近来在互联网上看到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刊发的有关西安起义的一些文章,才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诸多史料说明,在辛亥革命陕西起义中,钱鼎确实是起了关键作用的一位杰出首领。无论是联络哥老会、发动新军、促使各派革命力量联合,还是确定起义时间、推举起义统领,以及筹划和指挥起义等诸多重大问题上,他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被党人誉之为“主心骨”和“核心人物”。对于起义,他不仅计划周密,而且在决策上屡有创见。在起义时机的选择上,他主张起义时间要早,因为早则可以先发制人,攻其不备,使敌人猝不及防。起义日期确定后,有人要推迟起义时间,他坚决反对,认为那样极易泄密,导致起义失败。在众人公推他担任起义统领时,他从有利于大局出发,力荐张凤翙任起义统领,为了示之以诚,他还推心置腹,向张凤翙坦陈革命党人的起义计划,剖析革命形势,从而得到张凤翙的慨然允诺。凡此种种,都显示出他不但多谋善断,胆识过人,而且不恋权位,不争名利,品格高尚。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陕西和湖南是最先响应的两个省份,对于推动起义浪潮席卷全国,加速清廷灭亡,起了很大的作用。钱鼎作为陕西起义的主要组织者、策划者和指挥者,可谓厥功至伟。然而,如此卓越的一位革命首领,却在起义胜利后不久,惨遭杀害,岂不令人扼腕叹息!

  钱鼎遇难后,遗骨据说由家居富平县淡村的我二外祖父收葬于淡村,年年祭奠。

  钱鼎的弟弟钱甲,也是辛亥革命烈士,于武昌起义前夕牺牲,年仅23岁。他兄弟俩虽都不幸早逝,却如同瞬间划过夜空的流星,迸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