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人 纪念辛亥百年

辛亥革命网 2011-09-2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方山愚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人类文明在政治制度建设上最新的成就,就是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当然它还是不完善的,后来又出现
 

  辛亥革命是以武昌首义为代表的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至今已经一百周年了。不仅在中国、在亚洲、在全球华人中,乃至于在世界近现代史中都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作为辛亥革命发生地武汉今年将隆重举行纪念活动,目前至少已有两个官方网站开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报道。

  首先是要充分认识辛亥革命伟大的历史意义,和充分理解当今隆重纪念的现实意义。为此许多专家学者开展研究,发表了很多好的文章。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个别的不同观点。比如有人发表《辛亥革命是一场什么样的革命?》,提出:“辛亥革命是个错误,上个世纪中国本来可以避免激进的政治革命,可以更加顺利地引进西方文化,不必经过那么多的动荡、战乱、流血,付出那么大的生命代价。激进政治和文化革命的结果是,陈独秀高喊的‘德先生’和‘赛先生’至今还是拒绝在中国安家。”这样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百年之前,以孙中山黄兴等人为代表的革命派和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就有过争辩,康梁主张模仿英国搞“君主立宪”,实际上是保皇党。当年的满清王朝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数十年,在世界民主潮流浩荡、国内呼唤政治改革的急迫形势下,她顽固地逆潮流而动,囚禁开明的光绪皇帝,屠杀维新变法的仁人志士,君主立宪之路是行不通的。体制内变法图强成为泡影,这样催生了体制外的辛亥革命,最终导致了这个腐朽、专制王朝的覆灭。

  孙中山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现代民主政治思想的伟大政治家,他在体制内改革无望的情势下,顺应时代潮流,鼓吹以革命的方式救中国。在孙中山黄兴等人领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虽然由于历史条件限制,辛亥革命未能完全成功,民主政治体制在中国未能确立起来,中山先生呼吁国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但是辛亥革命大大拓展了中国人的政治视野,启迪了中国人追求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共和、宪政的政治思维,其历史功勋和政治品德光照千秋,前无古人,后无仰其项背者。

  辛亥革命的真正价值,在于唤起中国人民对民主共和的新诉求。在人类政治史上,作为与君主专制政体对立物的共和政体,被普遍看成是确保公民自由与国家繁荣的政体。共和主义强调政府的公共性、公平性与中立性。共和的根本原则是天下为公,国家权力是公器而非私器,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而非极少数人推行独裁统治的工具,对政治问题的处理方式只能是和平的而非强施暴力。现在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就是要继承辛亥革命的精神,重新走好共和之路,这也是中国政治现代化中应有的议题。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无数次农民起义,过去也称之为“农民革命”,但结果只是改朝换代,并不具有真正的革命意义,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国体、政体,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形态。而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人类文明在政治制度建设上最新的成就,就是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当然它还是不完善的,后来又出现了一些反复,但是辛亥革命开创了民主共和的新体制,这一点的意义是非常深远、非常伟大的。

  众所周知的孙中山先生临终的遗言是“和平、奋斗、救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在黄兴、宋教仁等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人当中这一点也是一个共识,黄兴明确指出“各党均以国利民福为前提,持政见不持党见,乃为民国之福”。近年来对一些历史人物作了新的评价,作为“首义三杰”之一的黎元洪逝世时,其遗嘱所表明的核心价值,也是“和平统一,利国福民”。

  “和平统一、利国福民”堪称辛亥革命的重要遗产之一。它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出千百万人用生命和鲜血写就的“革命”真谛,凝聚了众多仁人志士的心血和智慧,成为经过大破、大立、大乱,走向大治的重要目标。在辛亥百年即将到来的今天,以此来重新认识辛亥革命,非常符合海峡两岸、国共两党经过努力所达成的一种新形势和新局面,又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百年来的强国梦终于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所有的中国人都要承担的一种新的使命和新的任务。所以当今隆重纪念辛亥革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的父亲方贤字竹如,1888年7月17日诞生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少小离家远奔广西陆军干部学堂入步兵科,毕业后进学兵营见习,从此踏入戎马征程。在干部学堂十分勤学刻苦,入伍后见习亦兢兢业业,颇得好评,终被选送公派留学日本。在东京入宏文学院,参加同盟会。

  1911年辛亥首义,革命军一举光复武昌。清廷派钦差大臣荫昌及湖广总督袁世凯率重兵由京汉铁路到汉企图消灭革命军。湖北军政府于10月14日发布募军告示:“凡往日具有军事阅历、军人资格或留学东西各国者,均可即时来编练处报名……”,父亲此时刚从日本留学归来,于是应召加入湖北新军第三师补充队。没想到在此遇到了昔日在广西陆军干校的同窗学友熊斌(湖北红安人氏),原来熊自广西陆军干部学校步兵科毕业后,任北洋新军第二十镇差遣委员,旋入东三省讲武堂。武昌起义后,南下任湖北军政府北伐第一军参谋。从广西毕业后,两人在此重逢,相见甚欢。

  11月3日黄兴到鄂,拜将于军政府门前阅马场,受命战时总司令,在汉阳苦战一月 , 以接应各省之响应,但阳夏保卫战出师不利,被迫退守武昌。北方清军大兵压境,形势十分紧迫。军政府决心固守武昌,并兴师北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