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八条”背后的故事(2)

辛亥革命网 2014-12-11 13:48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厉华 查看:

“狱中八条”是饱含白公馆渣滓洞烈士的血与泪的嘱托,今天读来,仍有着警示和教肓作用。本文记述了“狱中八条”背后的故事……

  再次,由于领导干部不注重学习,思想上放任自流,导致他们说一套做一套,表里不一。报告中指出叛徒李忠良:“由于政策、思想水平的放松,……希望下乡镀金,……往乡下跑来跑去,确实够积极,因此颇被赏识,但一被围攻,便开小差跑了”……他被捕以后立即叛变,在狱中他说:“我才二十岁,关上十年八年,怎么结得了婚?”报告总结说:“批准李入党,让他知道太多的东西,而在思想上没有深入地了解他的本质,也没有加以教育,这在组织上,领导人是该检讨的。”

  第二条: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锻炼

  1947年到1948年,川东地下党组织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挺进报》事件,一件是川东武装起义。两次事件均遭失败,导致200多人殉难于重庆解放前夕。

  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保存的一份《川东地区工作初步总结》报告。这份报告对川东武装起义失败的原因进行了非常深刻、沉痛的总结:一是“我们开了一些空头支票,宣传鼓动的结果,比如我们向群众大吹特吹,说解放军即将入川,或者说解放军便衣队已经来了,甚至假扮解放军来到他们区域做样子……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并不是从当时当地的群众具体要求出发,更没有顾忌他们的觉悟程度……”二是“在进行组织之前,一般很少经过一段教育时间,更不是领导他们做日常斗争,在斗争的过程中去认识、发展、巩固,有步骤有方法有领导去逐步提高与扩大,而且是好大喜功,舍本逐末,小的斗争不爱搞,要搞就搞大场面。在平静的状态下面去追求量的扩大,因而就超越了群众运动由小到大由无到有的发展规律……”三是“也是最重要的,一开始群众工作就要把他与建军和武装斗争联系在一起,不经过日常的经济斗争,一下就提高到武装斗争的高度,这种飞跃,对党内个人英雄是需要的,而与群众要求相距甚远,以致在武装起义时也只拉来了一些群众,大部分群众则离开了我们……”

  《川东地区工作初步总结》从客观、主观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后说:“……我们对群众利益是隔靴搔痒,在客观是忽视的,今天看,成绩是完了,损失却无可补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最大的失败……为什么会形成这样呢?……上级党对下级党提出的任务很重大,如在好多时间内发展好多人、好多枪、限定时间拖出来,下级为了向上级交账,不得不加工赶造,粗制滥造,当然下级党在执行政策上出些偏向,一放就放得无边,一放就稀烂……”

  狱中同志总结认为:“缺乏教育、缺乏斗争、仅仅依靠干部的原始热情冲锋,事实上没法子领导任何大规模的斗争……”就像总结中所讲的:“我们像矿砂一样,是有好的成分,但并没有提炼出来。”这句话也是狱中同志为什么总结“下级比上级好”的原因之一。

  第三条: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从狱中报告所列举的大量事实看,刘国定、冉益智等叛徒用“说话的英雄、行动的矮子”来描述是非常客观的。

  刘国定在党内生活中的“我是上级,什么事情没有经历过?”冉益智要求下级要有“革命气节”等等,可是当危及自己生命的时候,他们的尊严、气节全抛到一边,而只顾自己的安危去苟且偷生。罗广斌报告中曾提到冉益智,说他“善于解释”,以致后来叛变了,也能为自己找到理由。刘国鋕曾对他崇拜有加,但刘国鋕对组织和领导人的关系认识得很清楚,并没有因为冉益智的叛变而对组织失去信心。他在牺牲前说过:“只要有党在,我就等于没有死!”说明他相信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而不是某些以组织面貌出现的领导人。

  报告提到江竹筠的话:“不要以为组织是万能的,我们的组织里还有许多缺点。”江竹筠说的这个话,是以她的亲身经历、亲眼所睹的惨痛失败换来的,是以自己亲爱的丈夫彭咏梧——中共川东临委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的牺牲为代价得出的结论,是鲜血换来的经验和教训。

  彭咏梧主动请缨赴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在战斗中,他关心战友,作战英勇,牺牲壮烈。但是有一点必须讲清楚,下乡去开展武装斗争、发动群众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一个艰苦细致的工作过程,虽然受国民党苛捐杂税的压榨、受地主豪强的盘剥,农民有为生存而抗争的愿望,但这与地下党要组织武装,牵制国民党兵力出川,在农村建立可靠的工作据点还不完全是一致的。在没有掌握可靠情报的情况下,他坚信他领导的游击队可以与李先念的中原部队会师,迎接解放军大部队挺进四川,并经常以此来鼓动游击队员。他在此间作出一切重大决定和部署,都是以中共川东临委党组织的名义进行的,而实际上,限于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中共川东临委党组织根本就来不及知道彭个人以组织名义作出的决定和部署。

  此期间,江竹筠一直是彭咏梧的助手,她清楚川东武装起义的发展过程。彭咏梧牺牲后,江竹筠压抑住心中的悲痛,全身心投入新的斗争。她尽自己的力量来处理好彭咏梧牺牲后的善后工作,总结经验教训。1948年4月15日,江竹筠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政府尽力围剿以后,四乡都比较清静,最近两月以内可能没有事情发生,正反省从前的错误另定新策,以后乡下人可能少吃一点苦头。”

  这时,离彭咏梧牺牲已整整三个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