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国歌演变:从《卿云歌》到《三民主义歌》(2)
辛亥革命网 2010-11-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杨德洲 查看:
1919年12月4日,教育部组织“国歌研究会”。1920年,经多方讨论,仍将《卿云歌》作为国歌,只是删掉汪荣宝所加的最后两句,并取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肖友梅所作之曲谱。1921年3月25日,国务院决定:“卿云歌为国歌。”7月1日,教育部正式颁令:“虞舜卿云歌之国歌及国歌研究会加制新谱,通咨各省通行。”不过,有人也反对其作为国歌,虽然词意表达了选贤与能,天下大同的向往和对民国美好未来的憧憬,但是歌词过于古奥,不易普及。
然而,此时国民党主政的南方政府虽不遵《卿云歌》,但久久也未有自己的国歌。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北伐,亟需相应的国歌,后以《国民革命歌》为代国歌。词曰:“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歌铿锵有力,充满昂扬斗志,随着北伐的胜利,也传唱至大江南北。这首代国歌一直延续至1930年。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但没有自己的国歌,遂决定以国民党党歌为国歌。1928年10月3日,在国民党第二届中常会第175次会议上,常委戴季陶提议以孙中山1924年6月16日在黄埔军校训词作为党歌歌词,并征曲谱,后来程懋筠所作曲谱入选。该歌定名为《三民主义歌》,词曰:“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穿始终。”不过,虽然此歌一直被当做国歌,但是没有法令规定。直到1930年3月13日,第五届中常会第78次会议上提出此案,经过讨论,决定以此歌作为代国歌。到30年代后期,仍未一首理想的国歌,遂在1937 年6月3日的国民党第五届中常会第45次会议上决定:“即以现行党歌,作为国歌。”翌日,国民政府颁布法令,正式决定以《三民主义歌》为国歌。
图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歌《三民主义歌》
需要补充的是,在未定国歌之前,曾有一批爱国之士为激发国人民族情感,私撰国歌。其中较有名的有上海人沈心工1913年撰的《中华民国立国纪念歌》,表达了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和对民主和平的向往;还有无锡人俞粲的《美哉中华》,通俗易懂;梁启超的《泱泱哉中华》极富感情,曾在许多场合代替正式国歌使用。
从民国国歌的更易和演变来看,对国歌的态度都表达了民国立国精神的阐释,也表达了对民主共和的向往和对国人民族情感的激发,从北洋政府的《卿云歌》到南京国民政府的《三民主义歌》,充分展示了民国在走向共和之路上的曲折历程,也见证了国民党在民国立国过程中的逐步胜利。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