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区里辛亥村——瞩目黄陂蔡官田辛亥革命文(2)

辛亥革命网 2011-03-21 00:00 来源: 作者:黄锂 冯涛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一)辛亥人一个良好的“革命生态环境”,不仅成就了武昌首义之区的光荣,也使,辛亥区里辛亥村——瞩目黄陂蔡官田辛亥革命文化村,

(二)辛亥旗 

  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之际,我们来到武昌红楼——辛亥革命纪念馆采访和收集资料。该馆研究员刘昕女士激动地告之:“我们纪念馆大厅孙中山巨幅画像两侧的两面十八星旗,就是仿照从你们黄陂一个村子征集的原件制作的。原件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在省博物馆,保管部负责人杨玉珍女士向我们展示了珍藏的十八星旗并拿出记录的文字档案材料。杨女士介绍旗帜长2. 96米,宽2.94米。旗面深红底色,正中一颗大黑九角星,寓意“铁血精神”。九角星内和外角顶端,各有9颗黄包小圆星,表示九州大地民众觉醒,联合关内18个行省的炎黄子孙,坚决用武力推翻清朝统治。此旗式原为1906年同盟会本部在东京所拟中华民国国旗方案之一.1907年成为革命团体共进会的旗帜。辛亥元老刘公从日本带回后,湖北革命党人于武昌首义前夕依样预制。武昌首义胜利后,定十八星旗为革命军旗。十八星旗取代象征清王朝统治的黄龙旗,飞扬在江城和全国其它光复省份。它是推翻中国二千多年封建帝制,开创民国共和勋业的第一标志;它浸染铁血,历经风雨,成为辛亥革命乃至中国近代革命史的见证。  

 两面旗帜1975年底在黄陂蔡官田村征集上来。当时正值文革期间,村里每当开大会和唱样板戏,就拿它们做幕布。省博物馆获得这个信息后,就来到村里跟村民们做工作,说这两面旗帜放到省博物馆比放在你们这里起的作用大。村民们深明大义,就捐了出来。    两面旗帜的来历肯定跟辛亥志士有关,但它是通过怎样的具体环节落户蔡官田村的呢?记录在案的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蔡济民在武昌首义后任军务司长时,堂兄中外号叫“王先生”的来到省城见他时说:“你和良村现在当了这么大的官,应该给湾里乡亲留点纪念”。蔡济民说:“我们二无所有,那就请你把这两面铁血十八星旗带回去作纪念吧。乡亲们只要看到旗帜就等于是见到了我们”。另一种说法是武昌首义前夕事发,蔡济民暂避家中时带回。省博物馆的档案材料倾向前一种说法。因为革命党人孙武等操作试验炸弹不慎引起爆炸,导致清政府湖广总督瑞激急令戒严同时大肆搜捕革命党人是在首义的前一天。有原始资料可查,蔡济民当时并没有避隐乡间,在此革命爆动呼之欲出之际,他一直在武昌坚持斗争。

   旗的边缘已有破损,且因时间久远,十八颗黄星已经褪变成白色。当问及这两面旗帜是否肯定为原件时,杨女士说,我们专门请中国革命博物馆的专家来鉴定过。他们的结论是,除旗面是后来套制的外,旗上图案皆为真迹。这与征集时蔡官田村的挺者所介绍的由于无数次使用,旗帜破损严重,旗面曾两次更换,但每次旗心都完整留下缝于新面之上的说法相吻合。北京的专家说,即使如此,两面旗帜仍堪称目前全国所见铁血十八星旗仅存的真样,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无怪乎武昌首义后的大本营鄂军都督府——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拟建中国辛亥革命博物馆)内悬挂的旗帜,也是照其仿制。    在省博物馆的记录档案里,我们还得知,蔡官田村的人们每年正月十五玩龙灯时,总把两面十八星旗擎在队伍前面,并把他们的舞龙称“辛亥龙”。辛亥旗外还有“辛亥龙”!这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民间专题新闻素材。于是我们马不停蹄,旋即赶往几十公里以外的蔡官田村。

(三)辛亥龙 

  蔡官田村位于黄陂蔡榨镇北一公里之遥,全村百十户人家,是全镇48湾蔡姓村庄中较大的一座。得知我们的来意后,蔡氏辛亥后裔们娓娓讲述起他们的“辛亥龙”:民国8年末,村里乡亲们得知族贤蔡济民、蔡良村遇害后,悲愤思念之情无以言表。新年正月十五,在传统的舞龙大队龙凤家族旗前,就猎猎飘扬起两面殷红的铁血十八星旗。乡亲以这种特有的方式来追念两位逝去的辛亥英杰,也以家族中有这样为“振兴中华”而光荣就义的热血男儿而自豪。龙阵也非同一般,两祭大龙并排,构成龙队的主体。龙身十六节,每节两米长,龙头加上木柄有近6米高。大龙前有大锣大鼓和狮子渲染气氛,后有三条小滚龙助阵。村里除不能走动的人外,男女老幼齐上阵。舞龙队一出村口,那浩浩荡荡的气势,尤其是那队伍前在寒风中抖动的辛亥大旗,一下子吸引四邻八乡的人们驻足瞩目。这是在昭示一种不朽的爱国济世精神,又是在孕育新的革命基因。执旗的方式也很有讲究,不能扛着,更不能卷着,不然就有亵渎之嫌,而是要双手伸直握紧旗杆,让长宽都近3.米的大旗在风中高高舒展飞扬。所以往往一次下来,需数个壮劳力轮番接换,方能一以贯之。 

  本是想用这种形式来寄托对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英勇捐躯的革命先行者的思念之情,不想自第一次以后,每年正月十五,蔡官田村的舞龙队伍前,就总是多了两面让人望而生敬的铁血十八星旗。久而久之,由一种追念和缅怀的初衷,渐渐演变成了有特定积极内涵的乡风村俗。

   几十年来,除文革及稍后的几年外,蔡官田村的辛亥旗、辛亥龙在每年的正月十五从未间断出游。解放后,当地政府知道这一村俗的来历是为了纪念两位辛亥革命英烈,所以从不干涉。长河之中。‘振兴中华’的梦旗帜原件缝制了两面。只是人们发  产党人来完成。五星红旗作前观,给舞龙大队作  导,是把‘辛亥龙’变成了更具内前导的不再是辛  聚活力的‘中华龙’。乡亲们这么亥旗,而是一面鲜  做不是对辛亥仁人志士的淡忘,艳的五星红旗。这  而是对他们在天之灵的最好告样,五星红旗最  慰”。前,辛亥旗次乏,蔡良村的另一位曾孙蔡子家族龙凤旗再次,初从家里捧出装帧精美的硬面无形中表达出一本《黄陂蔡氏宗谱》。翻开首卷,一种历史发展和历  股浓郁的辛亥气息扑面而来。扉史地位的内在逻  页是蔡济民的大幅照片,随后是辑关系。村民说,上世纪初一些名流如黎元洪、章并没有谁给他们  太炎等人对蔡氏宗族和蔡氏二这样硬性规定,而  位辛亥勋杰的赞词并盖有私人是全村人的自觉  印章。在缅怀蔡济民时,黎元洪行为。对于这一  的赞词云:“卓哉斯人,盖代之点,蔡良村的曾  英。河山毓秀,江汉钟灵。经文纬孙、现任武汉中山舰博物馆陈列保管部主任的蔡华初副研究员的解释较为中肯和形象:“当时,村里乡亲这么做,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潜在意识在起作用。觉得两位辛亥先人之后的几十年里,我们国家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起主导作用,应该把新的时代内容体现出来,也就是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