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区里辛亥村——瞩目黄陂蔡官田辛亥革命文

辛亥革命网 2011-03-21 00:00 来源: 作者:黄锂 冯涛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一)辛亥人一个良好的“革命生态环境”,不仅成就了武昌首义之区的光荣,也使,辛亥区里辛亥村——瞩目黄陂蔡官田辛亥革命文化村,
 

 (一)辛亥人

一个良好的“革命生态环境”,不仅成就了武昌首义之区的光荣,也使与三镇毗邻的黄陂区成为我市辛亥革命志士最多的城区,以致被新闻媒体誉为“辛亥区”。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之际,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参观武昌红楼,看到众多黄陂籍辛亥志士资料时,连连称赞黄陂人不简单。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主任、华中师范大学严昌洪教授提交的《汉口的黄陂人与黄陂文化》论文则多视角、全方位地解析了为什么黄陂籍辛亥志士颇多的社会文化动因,引起与会中外专家的极大兴趣和重视。 

  首义军中的文武双杰蔡济民、蔡良村是黄陂人;陆军上将蓝天蔚是黄陂人;民国元年倾其  4家资创办我国第一所私立大学——武昌中华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的辛亥开明人士陈时是黄陂人;最长寿的百岁辛亥老人喻育之是黄陂人;就连首义后推举的湖北军政府大都督并曾两次出任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也是黄陂人。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黄陂东乡蔡榨镇蔡官田村的人们有着浓厚的辛亥情结。为缅怀族中先贤蔡济民、蔡良村,近一个世纪以来,他们不仅保存下来两面辛亥革命的铁血十八星旗,而且把一种与之柏关的纪念活动逐渐演变成了乡风村俗并传承至今,已经构成一种辛亥文化景观,被誉为“辛亥革命第一村”。 

  蔡济民,1887年出生。“幼承庭训,天资敏慧”。读诗书,习经史,诗文根基颇深,少时便“为国奔走,不避劳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曾有“伤心怕看澎湖月,妙手难回旅大春”等爱国诗句。面对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17岁时蔡济民便愤然投笔从戎,参加张之洞举办的两湖新军,不久被选人湖北陆军学堂学习。先后参加日知会、共进会、文学社等革命团体,并任同盟会湖北分会参议部长。辛亥革命前夕,进步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认为革命良机已到,于191 1年9月联合成立起义领导机构,推举蒋翊武为总指挥,孙武为参谋长,蔡济民为参议长。武昌首义时,蔡率二十九标士兵火攻督署,功勋卓著。湖北军政府成立后,历任军务部参议长、副部长、军务司长。阳夏战争中,黄兴任总司令,蒋翊武和蔡济民任正、副经理部长。蔡一直伴随总司令左右,每战必亲往督阵,黄兴称蔡为“鄂中军人之巨擘”。民国元年袁世凯两次以高官相许,蔡均不受。并在汉口《国民公报》上发表律诗六首,以表对窃国大盗袁世凯的愤懑之情。其中一首云:“唾壶击碎起悲歌,怎奈群魔跋扈何!漫说推翻清政制,将无觊觎汉山河。是非颠倒含冤苦,黑白揉淆抱恨多。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民国4年,孙中山委蔡为湖北讨袁军司令长官。民国6年,孙又授蔡为鄂军总司令。民国8年,在鄂西利川开展护法斗争时,遭川军方化南部所害。1922年,第二次出任大总统的黎元洪追赠其陆军上将。1928年迁葬于武昌卓刀泉伏虎山时,章太炎亲撰墓志铭,铭日:“军中能者,以黄陂蔡君为枭,奋其唬阚,而虏帅辟易,江汉以清,于是民国始有营挑,君之功仅二十八将侪也”。 

 蔡良村,1888年出生。“幼显文才,少怀鸿志”。由于父辈经常讲“国破则家亡”的道理,使其幼小心灵便萌发着爱邦报国的春芽。他对《三字经》、《千字文》之类不感兴趣,却经常发问:我们国家为何如此贫弱?为何洋人可以在我们国土上横行霸道?因此,古代民族英雄如岳飞的《满江红》、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不时激起他悲壮激昂的豪情。1903年蔡良村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昌两湖师范学堂,从此开始了他走入社会和为改造中国现状而不舍昼夜的一生。他与董用咸(必武)尤称莫逆,一起投身反清斗争,参加同盟会、文学社等组织。辛亥革命前夕,与詹大悲、查光佛等共同创办《公论报》和《大江报》并曾任主笔。其文笔犀利,“悲愤真切”,通俗流畅,影响广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征文泛。武昌首义后、任湖北军政府军务部秘书长、《中华民国公报》主笔(后任主编、经理)、湖北教育会会长等职。军政府发布的示告、政令、檄文等,大多由其起草。民国2年,与族兄蔡济民一起参加癸丑“二次革命”。民国3年,流亡日本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反袁战争中任鄂军总司令部军事总参议兼秘书长。民国8年应蔡济民电赴鄂西利川参加护法斗争时壮烈牺牲。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