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 政 与 革 命(2)
辛亥革命网 2011-03-17 00:00 来源: 作者:陈橹 查看:
二、湖北咨议局与请愿运动 湖北咨议局成立后,议员们热望施展政治抱负。然而政治大局对他们却非带不利。1908年7月,清廷以民智未开为由宣布预备立宪以9年为期,期满正式召开国会。这对于热望中的各地议员们来说,无异于当头一盆冷水。于是各省议员们纷起抗议,要求速开国会,由此引发了声势浩大的国会请愿风潮。在此过程中,湖北咨议局的议员们走在了斗争的最前列。
各地国会请愿运动波及湖北后,湖北立宪派于1910年5月以咨议局为中心成立了湖北请愿国会同志会,推举咨议局张国溶为董事长,咨议局成为湖北国会请愿的先锋。为发动民众,咨议局议员汤化龙、张国溶等人发起组织汉口宪政同志会,出版《宪政白话报>,将清廷颁布的立宪上谕和《钦定宪法大纲》译成白话文刊登,力争家喻户晓。在他们的推动下,“湖北成为国会请愿的急先锋”。
在发动民众和团结协作的基础上,湖北咨议局与外省同仁开始横向联系,启动了要求速开国会的国会请愿运动。1910年上半年,湖北咨议局的代表和其它省份的咨议局代表相约齐集北京,先后两次向清廷呈递速开国会请愿书。遭拒后请愿代表们非常悲愤,决心再作第三次请愿。在湖北咨议局主持下,湖北国会请愿同志会于同年7月12日召开第三次国会请愿发动会,决定响应各省国会请愿代表的号召。会后,湖北咨议局派幽汤化龙、张国溶等立即赴京,参加各省咨议局联合会议,共磋请愿事宜。8月10日,各省咨议局联合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汤化龙在会上慷慨陈词,在争取速开国会及争取咨议局实权方面“持议最为恳挚”,在与会代表中激起强烈共鸣,被推举为联合会会长。同时,张国溶被推举为联合会起草员,由其奋笔直书的《请速开国会提议案》被一致认同,并获得了作为国会预备组织的资政院讨论通过,成立立宪派的纲领上奏,引起了清廷的高度关注。为了迫使清廷让步,汤化龙、张国溶等湖北议员常往返于京汉之间,经常集会通电,与各省遥相呼应,造成了更大的声势。此时(1910年10月至11月间)正值北京资政院首次开会期间,各省咨议局代表云集,发动第三次国会请愿运动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各省咨议局联合会在汤化龙的组织下,联合向摄政王载沣上书,痛哭流涕,恳请召开国会。为壮声势,湖北咨议局在地方上积极配合,在张国溶等议员的发动组织下,汉口国会请愿同志会联合武汉各团体于11月12日到咨议局汇集,前往湖广总督衙门请愿,其气势是“武汉几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会”。到总督衙门后,由议员张国溶、吕逵先领衔,率10名代表向总督瑞徵里递由张起草的《汉口国会请愿同志会陈情建议代奏速开国会案》,总督瑞徵被吓坏了,连忙允诺“即咨资政院,并电东、滇二督联衔上奏续请”,要求请愿诸人“静候之”。面对巨大的压力,清廷被迫宣布拟于宣统五年(即1913年)开设议院,同时命民政部将各省代表即日解散。可见,在第三次国会请愿运动中,湖北咨议局起到了中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