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延伸 横向会通
辛亥革命网 2011-03-17 00:00 来源: 作者:苏全有 查看:
《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书最为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其研究的理珞,或研究路径:上下延伸与横向会通,可谓是该书的核心所在,因为它为今天类同于辛亥革命这样的老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方面的启示。
辛亥革命史,在新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曾经空前繁荣。对近代中国社会以三大革命高潮为主线以理解之,使得辛亥革命成为众所注目的所在。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叶以后,随着学界研究视野的下移,随着革命史范式为现代化范式所取代,辛亥革命史的地位渐渐旁落,即使依旧固守原有领域者,也多是将余光投向别的领地,而心不在焉了。
辛亥革命如此,太平天国又何尝不是如是呢?当代史学研究队伍的日益扩大和研究成果的迅速累积,使某些研究领域开始呈现“饱和”状态,一些长期为史学界所关注的课题,更因其浩如烟海的文献积累而让许多研究者视为畏途。以至于在论文选题时,指导教师往往会告诫学生一定要避开诸如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之类的课题,因为与之相关的问题要么早就被研究“透”了,要么目前尚无力涉及。
这些曾经被众多专家反复耕耘的研究领域,这些年来确实有些冷,至于冷的原因,谢维先生认为:“也许是因为实在找不到问题了,试想,研究者‘无惑’,又焉能热得起来?于是,人们就经常能看到一些边边角角、偏而又偏的题目,读起来颇感‘食’之无味”。有别于此者的是尽管新意迭现,然总体进展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地步。正如茅海建先生所道:“三年多前,当我决心对戊戌政变作一考察时,以为我的报告大约一两万字就可以结束,.且很有可能一无所获;而今完成如此烦琐考证的长文,依例必须做一结论时,却又发现,我虽在细部上多有新见,但在总体结论上,仍是一无所获。”
一方面是老课题“无法”深入,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则是受西方汉学界的影响,以社会史、“草根热”的兴起为表征,作为对宏大叙事的背离,学术界的研究路径出现了地方史取向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