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共和之路上的经验和教训(2)

辛亥革命网 2010-12-09 00:00 来源:南风窗 作者:萧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这个翻波涌浪的转型时代,宪政已是必由之路,但如何走上这条道路,应当有一些普世法则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一体遵循。 ,百年共和之路上

  联邦还是一统:孙陈之争与军阀混战

  自1920年开始,陈炯明与孙中山之间的矛盾日益公开化。陈炯明法科出身,在广东执政期间,坚持联省自治、反对武力统一中国,而孙中山则一直认为应该打垮各军阀,建立统一的民国。两人矛盾日益激化,1922年6月9日,陈炯明公开指斥孙中山。此前,陈炯明屡次险遭暗杀,与胡汉民关系甚密。

  陈孙之争的核心在于陈推崇联省自治,而孙则欲武力一统中国,于是孙要北伐,陈则反对。6月12日孙中山对报界声称要消灭陈炯明。6月16日,陈炯明发动兵变。

  孙陈之争以陈炯明的失败而告终。中国人对于一统观念根深蒂固——不惜以战争的方式寻求建立一个庞大国家。而人们也常常容易遗忘这一过程付出的无数人的生命和鲜血代价。

  逊帝还是平民:北京政变与溥仪出宫

  1924年10月22日午夜,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的直系军阀冯玉祥秘密倒戈,率部返回北京,包围总统府,迫使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监禁总统曹锟。11月5日上午9点,冯玉祥部属北京警备司令鹿钟麟奉冯玉祥之命,人紫禁城驱逐末代皇帝溥仪,以武力要挟溥仪同意修改优待清室条例,胁迫溥仪及其后妃亲属离开故宫,清王室在民国的背信弃义之下宣告结束。

  1912年的《优待清室条例》是一个具有宪政性质的宪法性和国际法文件,破坏该条例与破坏宪法、国际法无异。冯玉祥这一不知深浅的做法,是对宪政的严重破坏。

  逊帝还是平民,原本未必多重要,但此举导致的后果是,“民国政府无信义”成为一个国际性共识,此举与日后日本绑架溥仪成立傀儡朝廷之间关系密切,若有民国政府的保护,溥仪即不可能被日本绑架。

  独立还是外倚:如何外交

  外交问题一直是中国的弱项。为了获得革命资助,孙中山也曾外联日本换取日本的支持。

  北伐之前,苏俄曾经想找吴佩孚作为他们的利益代理人,被吴断然拒绝。1927年的北伐,若无苏俄支持,没有其强大的财力、军事支持,成功便渺无胜算。苏俄的目的,自然是要建立一个他们能控制的中国,斯大林的本意是通过支援北伐,“将蒋介石榨干”,虽然蒋介石最后没有让斯大林满意,但是蒋介石却利用斯大林此举,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北伐的胜利,各省自治权被进一步被剥夺,离日后的一统更进一步。

  百年以降,对中国危害最大的两个国家,一是日本,一是俄国。他们不断地在中国寻找新的代理人,诱之以利,这对那些政客而言,是无往不胜的。民族国家时代,国际交往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唯有国家利益而已。以独立自处、合作相辅,即使不能得眼前之利,也未尝无后来之收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