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共和:国民政府的五院制(2)

辛亥革命网 2010-11-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杨德洲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国民政府的五院制是共和理念在国家政体上的具体实践,其理论来源是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的思想。 ,真假共和:国民政府的五院制,

图2:南京国民政府大楼

图3: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后,行政院院长谭延阎(左一)、立法院院长胡汉民(右三)、考试院副院长孙科(右一)等合影

  虽然五院制架构已经形成,但是在此后的20多年间内,国民政府组织法又经多次修改,而且这些修改大多都是以蒋介石为中心,这主要是体现在国府主席与行政院长之间的权力消长。当1928年10月蒋介石就任主席时,他为了集中自己的权力,在1931年6月修改了政府组织法,将五院正、副院长的任免权集中在自己手里。而在1931年12月蒋介石下野,林森任国民政府主席时,又重新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削减主席实权,主席只是作为中华民国元首,不负任何实际政治责任。此时的实际权力由行政院长蒋介石掌握。1943年林森病死后,蒋介石重新代理国民政府主席,并又再次修改政府组织法,恢复主席的实际权力,规定五院院长对国民政府主席负责。可以说,在这些国民政府组织法的背后,都是为了蒋介石的实权,以便其能掌控整个国民政府,实现其个人独裁。可见,实际操作中,五院制政府并没有做到五权分立。1947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宪法》,1948年,国民党召开“行宪国民大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仍实行五院制度。

  而且,国民政府的五院制仍是统辖在一党专政之下,实行的是以党治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是国民党在设立在党内专门总揽政府根本方针政策制定的权力机构。政府的一切决策提案均由中政会转交中常会审核。因此,通过中政会,国民党实行了一党专政,以党治国,牢牢控制了政府资源。

  孙中山的五权宪法以及后来实行的五院制都是为了权力制衡,体现了共和理念,但是在后来的实际操作中,五院制政府成了国民党内部各派系斗争的场所,也成了蒋介石个人独裁的牺牲品,五院制与孙中山的初衷背道而驰,相去甚远,上演的是国民党的假民主。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