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范在民革成立初期的三大贡献

辛亥革命网 2014-02-18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王瑞芳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作为民革的发起人之一,朱学范在民革成立初期作出了三方面突出贡献:一是对民革公开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起了促进作用;二是对国民党

  作为民革的发起人之一,朱学范在民革成立初期作出了三方面突出贡献:一是对民革公开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起了促进作用;二是对国民党民主派“四方”联合、完成组织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三是对民革确立为新民主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起了促进作用。

  1、促成民革公开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

  民革成立初期,在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一些人虽然拥护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但认为“三民主义之理论,仍为今日中国革命之正确指导理论,中国国民党仍为中国革命之领导政党。”由于民革领导人大多受过欧风美雨的洗礼,有些人对西方民主政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走国共之外的“第三条道路”,而美国政府、国民党内各派政治力量又极力拉拢民革为己所用,故以何种方式加入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否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为民革必须正视的重大政治问题。

  1948年初,民革中央常委朱学范借赴西欧参加国际劳工大会之机,认真考察美国、英国、法国、苏联等国实际后认识到,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走,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此,他与民革负责人李济深虽然远隔重洋,但仍然以信函方式就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问题进行密切沟通。他致函李济深说:“中国的中间路线,自从政协被破坏,中共代表被逼退出以后,已经死去了。这次民盟被解散,蒋介石已经发了疯狂。中间路线已经死定。”故建议:“我们如果认清了中间路线已经死去的话,那末我们要选择我们革命同伴。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无疑的要选择一个民主阵容和革命集团来作我们同伴,这个民主阵容就是苏联,这个革命集团就是中共和民主党派之统一战线。”

  2月底,朱学范转道莫斯科到达中共领导的哈尔滨,受到了解放区军民的热烈欢迎。2月29日,他怀着崇敬的心情致电毛泽东和周恩来:“学范已和宁一兄到了哈尔滨,在巴黎时,看到毛主席关于《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范完全同意并竭诚拥护这一彻底粉碎蒋政权,驱逐美帝国主义,实行土地改革,组织真正的人民民主联合政府,完成独立民主和平的革命事业的英明主张,所以范决心到解放区参加这一历史的斗争。范深知这一行动,不只是我个人的问题,更相信还有不少真正孙中山信徒和广大爱国人士,都要向这一方向前进,并肩作战,在你们的领导下,斗争到底,获得最后胜利。”

  3月4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复电朱学范:“接二十九日电示,欣悉先生到达哈尔滨,并决心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共同事业而奋斗,极为佩慰。我们对于先生的这一行动,以及其他真正的中山信徒的同样的行动,表示热烈的欢迎。”毛泽东、周恩来的复电极大地鼓舞了朱学范。他深入东北农村、工厂、煤矿参观学习40天,切实感受到中共领导下解放区人民的巨大变化,坚定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政治的信念。

  4月初,朱学范收到由伦敦及莫斯科转来的李济深于2月份发出的复电、复信。李济深在信电中委托朱学范代表民革向中共中央表示:民革愿意与中共合作,共商国是,并尽早就成立新政协和民主联合政府问题交换意见。朱学范立即将李济深的信电请李富春转呈中共中央,并随之致函李济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民革接受中共领导的核心问题。他说:“在今天民主革命斗争中,站在领导地位,只有由中共坚决领导才能得到革命最后的胜利,不但如此,将来革命胜利后,在民主建设中,中共是第一大党来领导建国工作。”

  李济深经过反复思考后接受了朱学范的意见。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等55人代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名发表《我们对时局的意见》,拥护毛泽东关于时局的主张及所提出的八项和谈条件:“这八项条件,正是对于蒋介石所提无耻要求的无情反击,我们是彻底支持的。”它还明确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这是民革领导人第一次公开表明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态度,标志着民革的重大政治转变。从此,民革与各民主党派一致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促成国民党民主派“四方”联合

  新中国建立后,国民党各民主派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成员,参加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国家政权。因环境和历史的关系及斗争的需要,这些民主派分为民联、民促、民革三个独立系统,没有在组织上得到统一。张治中、邵力子等和谈代表及程潜等部分国民党高级起义将领,也参加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了国民党内第四支力量。这四方力量若长期存在下去,势必影响国民党民主派内部的团结,故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向李济深等人建议,希望孙中山先生的信徒,“不分先后,为实现革命的三大政策,为遵守共同纲领,为人民服务,首先要团结起来,统一组织”,以便集中力量,为新民主主义建设发挥作用。

  李济深对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建议非常重视。他郑重地对朱学范说:“当初我们成立民革,是为了团结国民党的一切爱国力量,从国民党内部瓦解并推翻蒋政权。当时的主导思想是,不分党派,只求爱国,广泛网罗。响应中共‘五一’号召之后,形成了多党的局面。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民联)和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民促),从名称上就打着中山旗帜,历史渊源所系,迄今虽未合并,但其领导成员大致都是民革的核心,合并之势业已造成。新政协之后,各民主党派又一次大调整,民革是调整最大的党派之一。董时进的‘中国农民党’、安若定的‘少年劳动党’未被承认,其部分成员加入了我们民革。我们主要面临着民联、民促的并入和张治中等和谈人士之加入。工作难度甚大,要做好思想准备。”

  李济深与民促领导人何香凝、蔡廷锴,民联领导人谭平山、陈铭枢等人,反复商谈实现国民党民主派组织的联合问题。作为民革中央常委兼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朱学范协助李济深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对于当时的工作情景,朱学范回忆说:

  “我们都住在北京饭店并在那里办公,与李济深朝夕相处,是我与他见面、议事,并聆取教益最多的时期。使我进一步懂得了思想工作的艰巨性,以及李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宽厚和谨慎。那种宁缓毋燥的做法正表现出他在这方面高度的责任感和耐心,这对军人从政来说,尤属难能可贵。第二次‘中国国民党民主派代表会议’得以顺利召开,李济深是花了不少心血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