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正气一身,黄埔忠臣李学坤传(2)

辛亥革命网 2012-12-1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学坤口述,于茗整理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李法炎接过婴儿抱在怀里,看了看孩子的小脸,思考了片刻,“就叫李学坤吧,学习的学,天地乾坤的坤,字济才,济世之才。”,两袖清风、正
 

第一章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让我们乘着时间列车回到李学坤出生的年代。那是1923年8月22日。

  午后,湖北省红安县李忠树村的上空变得更加阴暗,那厚厚的乌云黑压压的砸下来,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态势,看那样子,一场大雨就要来临。

  一所低矮、破旧的茅草屋谦卑地蹲在半山腰上,与山脚下地主老财住的砖瓦房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茅草屋里不断呻吟的黄氏正躺在炕上等待分娩。刚刚找来的产婆还没有喘过气,就来到炕前准备为产妇接生。心事重重的李法炎(黄氏的丈夫)已被产婆叫去屋外烧水了。他坐在灶炉前一边拉风箱添柴烧水,一边在考虑这个家的未来生活。准确地说,李法炎现在的心情是喜忧参半。初为人父,即将迎接新的生命的到来,这种喜悦的心情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一想到这个贫困不堪的家庭别说是养孩子了,就是连他和妻子也常常是吃不饱饭,现在又要多一张嘴,会使这个原本就贫穷的家雪上加霜,一份忧愁就降临到了李法炎的心间。曾有人给李法炎出主意:孩子生下后就立即送给别人,这样就省去了许多麻烦。可是李法炎却下不了这个决心,必定是自己的亲生骨肉,怎么舍得交给别人来抚养呢?为人父母,既然生了他,就要把他养大,怎么可能只生他不养他呢?那是称职的父母吗?因此李法炎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孩子送人,就算自己做牛做马、再苦再累也要把他抚养成人,这样才算是比较称职的父母。想到这,他浑身充满力量,加大拉风箱的力度。

  这时,李法炎的堂嫂走进来,看见正在烧水的李法炎,便问:“怎么,弟妹还没生吗?”

  李法炎抬起头看了堂嫂一眼,只“嗯”了一声,没有多说一句话,又低下头来继续添柴烧火。

  “这哪是男人干的活?还是让我来吧。”等到李法炎站起来,离开灶炉前,她就坐在原来李法炎坐的位置上拉起风箱来。

  李法炎站起后,揩了揩额头上的汗,从衣兜里掏出纸和烟叶来,卷上一棵烟卷,点上火,吸了起来。他走出门外,去透气了。

  时间像被一张无形的嘴在慢慢地吞噬着,在不知不觉中,整整的一个下午就这样被这张大嘴吃掉了,摆在它面前的已是黄昏了。院子那边传来了筷子碰碗的声音,又传来了咀嚼食物的声音。邻居家已经吃晚饭了。可是李法炎的屋子里,传来的仍是黄氏不断呻吟声,并且一声大过一声。李法炎在院子里仍然在木讷的等待着,望眼欲穿的渴盼早已取代了肚中的饥饿,地上的烟头却越来越多。这一下午,他把半个月的烟都吸掉了。

  夜色越来越浓了,不知何时刮起了大风。树叶在风中不停地摇摆,跳起了交际舞,地上的植物也在风中为它们伴舞。大约晚上9点多钟,一道闪电犹如一把锋利的剪刀,把漆黑的夜幕剪出一条巨大的裂缝,露出白昼般耀眼的光芒。随后,打起雷来,那雷声如同万马在夜空中奔腾。豆大的雨点倾泄而下,那“噼里啪啦”的声响如同黄豆下油锅一般在火上爆炒。突然,屋里传来的婴儿嘹亮的啼哭声盖过了屋外的雨声。哦,小生命终于诞生了。

  李法炎那整整悬了一下午的心此时就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终于降落回了原位。他把那棵所剩不多的烟头抛在了地上,用脚踩灭了还在燃着的烟头,就急忙走向屋子。还没等李法炎开门,接生婆就从里面开了门,抱着一个婴儿走了出来,笑着对他说:“恭喜你了,生了个大胖小子,快给起个名字吧。”

  李法炎接过婴儿抱在怀里,看了看孩子的小脸,思考了片刻,“就叫李学坤吧,学习的学,天地乾坤的坤,字济才,济世之才。”

  说起这个婴儿可不简单,他长大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年轻时曾是黄埔军校第十六期的通讯兵,以后便是久经战场、功绩斐然的国民党军官。改革开放以后,他就是清正廉洁、秉公执法的官员;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人民公仆。他曾任过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佳木斯市政协副主席、黑龙江省民革委员会常委、佳木斯市民革委员会主委、黑龙江省黄埔同学会会长、佳木斯市黄埔同学会会长等众多职务。这样一个身份众多的传奇的人物到底有着怎样的童年呢?他的人生经历又是怎样的呢?那就请诸位听我往下讲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