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召开的“团一大”

辛亥革命网 2012-05-24 00:00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邵唯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20年上海就成立了早期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开展了筹建机器工会、开办工人半日学校、纪念“五一”宣传等卓有成效的工作,它

1922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记录,现存于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

  1920年上海就成立了早期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开展了筹建机器工会、开办工人半日学校、纪念“五一”宣传等卓有成效的工作,它虽具有地方性,但实际起到全国青年团发起组的作用,团的临时中央局为什么将“团一大”召开地点从上海改成了广州呢?

  1920年6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随即积极开展工作。

  那时,上海已经是我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各地许多追求进步的青年都来到这里,希望吸收新知识、接触新思想。因而,李达的《一九二○年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说:“‘五四’运动后,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等地,有不少青年对旧社会不满,要求思想解放。这些青年,都有一股朝气,想干革命工作,想谋出路。许多人脱离了家庭和学校,到上海找‘新青年社’、民国日报副刊‘觉悟’(邵力子等人办的)、‘星期评论’(李汉俊等办的)。因为这是当时三个进步的刊物。”

  为了团结和教育广大青年,“培养挑选预备党员”,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决定筹建团组织。俞秀松作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最年轻的成员,对这项任务义不容辞;他参加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曾在日记中表示“决意想去做‘社会的革命者’”,并在上海厚生铁厂一边做工,一边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

  上海率先成立团组织

  1920年8月22日,俞秀松与施存统、沈玄庐、陈望道、李汉俊、叶天底、袁振英、金家凤发起成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书记,机关设于上海霞飞路渔阳里(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这是一幢两楼两底的石库门房屋。

  为了掩护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活动、便于输送革命青年赴苏俄学习,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还在渔阳里6号办起外国语学社,俞秀松担任秘书(相当于校长助理)。9月28日,上海《民国日报》头版登载《外国语学社招生广告》:“本学社拟分设英、法、德、俄、日本语各班,现已成立英俄日本语三班,除星期日外每班每日授课一小时,文法读本由华人教授,读音会话由外国人教授,除英文外各班皆从初步教起。每人选习一班者月纳学费二元。日内即行开课。名额无多,有志学习外国语者,请速向法界霞飞路渔阳里六号本社报名。”俞秀松首先在外国语学社发展团员30余名,其中包括李启汉、李中、罗亦农、王一飞、谢文锦、任弼时、萧劲光、蒋光慈、曹靖华、汪寿华、梁柏台、陈为人、许之桢、雷晋笙、吴芳、王会悟、廖化平等;后来,团员逐渐增加到约200人。

  在团内,俞秀松每周安排一次政治报告会,他常自己登上讲台,同时请陈独秀、李达、杨明斋等作演讲,所以包惠僧的《党的“一大”前后》说:“报告的内容多半是由党规定下来的,俞秀松作的报告较多。”俞秀松不断鼓励团员的政治热情,不少人深入工厂进行调查,踊跃参与筹建机器工会、开办工人半日学校、纪念“五一”宣传;他们也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劳动界》撰稿,发表了《我们底劳动力哪里去了?》、《黄包车夫拉车吐血》、《失业问题与社会主义》等文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