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外交:作用日益增大

辛亥革命网 2010-08-17 00:00 来源:中国网 作者:任远喆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公众外交,又称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指一国政府通过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等手段对其它国家民众所实施的外交活动,是一国政府总体外交中

  在当今世界丰富多样的外交方式中,日益兴起的公众外交最引人瞩目。

 
公众外交,又称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指一国政府通过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等手段对其它国家民众所实施的外交活动,是一国政府总体外交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补充。
 
在中国,早期的公众外交被称为对外宣传、国际传播或国际交流。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融入国际社会,开始重视国内外舆论对国家外交政策的影响,注重国家形象的塑造,改变了对外宣传方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公众外交。
 
作为总体外交的一部分,公众外交围绕并服务于中国外交的大局,旨在向世界说明中国,宣传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服务于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周边环境这样的外交总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对中国公共外交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认真贯彻中央的对外工作方针,全面客观地向世界介绍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情况,及时准确地宣传我国对国际事务的主张,着力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不断增进我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逐步形成同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对外宣传舆论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关注度越来越高,公众外交在中国总体外交中的地位也随之不断上升,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一整套与政策相匹配的制度和方式,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能够全面迅速地对外介绍中国的政策主张,推介传播中国的文化传统,提高中国的软实力,维护发展中国的国家利益。目前中国的公共外交实践主要有:
 
第一,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布会是外交部向国内外媒体和公众传达和宣示中国外交政策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方式。1983年3月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制度正式建立,之后这一机制逐渐走向成熟。据统计,外交部每年发布会都要举行近100场,内容涉及外交、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涉及民众关注的中国外交事务和国际热点问题。无论从每次出席发布会的记者人数,还是记者提问的数量和涉及范围,乃至外国媒体引用其发布消息和答问内容的报道量都大大超过以往,其影响力也日益提高。
 
此外,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也建立和完善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仅2007年一年,国务院新闻办和各部门、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三个层次的政府新闻发布会就举行1400多场,其中国务院新闻办主持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从1993年开始的每年几场发展到2007年的73场;中央各部门自行举办的共计547场,各省市区政府举行的达789场。通过新闻发布,更好地宣传了我国政府的立场和主张、方针和政策,及时澄清纠正了外国媒体的误导宣传和民众中的错误观念和认识。
 
第二,大力开展对外交流,积极传播中华文化。文化外交是公众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向世界上宣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同时加强与其它国家的文化交流。在2001年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周、2003年“中国文化月”的基础上,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由中国文化部牵头,17个部委以及一些省市共同参与在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2001年9月22-29日,中国成功举办了“哈萨克斯坦文化节”。2002年4月,哈萨克斯坦举办了“中国文化日”。2005年中国举办了“乌兹别克斯坦文化日”。2006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2007年是“俄罗斯的中国年”。这些文化交流活动,对增进相关国家民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信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一方面,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以推介中华文化。目前,全世界已有81个国家建立了256所孔子学院和58所孔子课堂。世界著名大学中有44所大学建立了孔子学院,像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墨尔本大学、莫斯科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等。此外,还有40多个国家150多个学校和机构目前已经提出申请设立孔子学院。2008年,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注册学员13万人,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2000多场次,140多万人参加。
 
第三,加强对外宣传,努力掌握国际舆论话语权。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跃升为全球领先的媒体大国。在传统媒体的规模方面,中国3.5亿的电视用户数量、每年400亿的报纸发行量,均排名全球首位;在种类方面,中国现有3000多个电视频道、2000多份报纸和9000多种杂志,其媒体的多样性也处于世界领先。强大的媒体力量为中国公众外交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近年来,中国政府运用媒体展开了一系列公众外交活动。
 
首先,加大出版业的图书推广力度。2004年下半年,国务院新闻办与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启动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旨在通过资助出版中国的图书和向国外图书馆赠送图书,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据统计,自2005年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创立至2008年的三年间共达成600多个出版项目,协议金额达3000万元人民币,已有27个国家的108家出版机构以16种语言出版了中国原创出版物。各成员单位共向海外输出版权1397项(不含港澳台地区)。一些报纸和杂志还相继推出了英文版。如继英文的《中国日报后》,《环球时报》英文版2009年4月正式发行,将“以中国的视角报道世界,并反映中国人民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和观点”。
 
其次,提升广播和电视的国际宣传力度。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天使用英语、日语等39种外语以及汉语普通话和4种方言对世界各地广播,每天的播音总时数达1100多个小时。同时陆续开办了英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和德语播出的面向在华外国人的对内外语广播。据报道,中国政府计划投入450亿元人民币以加大对外新闻的报道,创立一个类似于CNN的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传播我们的声音,扩大国际影响力,使一些西方媒体针对我国的歪曲宣传及不实报道不攻自破。
 
再次,扩大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传播覆盖面。如今,中国政府机构和其他团体组织已经纷纷建立了自己独立的网站,成为自主信息发布的平台。截止2008年初,国务院所有组成部门除国防部和安全部外均已建立部门网站,其中37个网站为双语或多语。全国31个省市区及其下属单位均已建立网站,其中涉外部门网站均为双语或多语。2007年,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共向访问者提供新闻频道共计930个,新闻专题13817个,每天境外页面浏览量达到3600万。这些媒体网站由于信息准确,资料翔实,访问量持续增加,在为国内民众提供了解政府信息平台的同时,也为外国民众创造了新的了解中国的窗口。
 
逐步发展起来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公众外交活动,在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维护和谐的国际环境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总体外交的重要部分,而且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其地位和作用将会更加显著。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