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谁之责任,谁之罪愆?

辛亥革命网 2010-11-1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世界人民热切期待德日法西斯的最后崩溃。在欧洲战场上,苏、美、英军的强大攻势,令穷兵黩武的德国法西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世界人民热切期待德日法西斯的最后崩溃。在欧洲战场上,苏、美、英军的强大攻势,令穷兵黩武的德国法西斯战败成为定局。而在亚洲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凭借在中国大陆及本土上相当雄厚的实力,负隅顽抗。美国作为太平洋战场的主要作战国,大致预测了未来作战计划:“要彻底战胜日本,还需一年半的时间,并要为此付出100万人伤亡的代价”。为尽早结束对日战争,减少伤亡与损失,美英希望苏联尽早对日宣战。苏联虽然位于东西两大战场的中间,却一直集中力量抗德,与日本维持着“和平”状态。美、英政府根据“先欧后亚”的总战略,也暂时同意苏联不卷入远东战争。随着欧洲战场的即将闭幕,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建立战后欧洲新秩序及苏联对日作战等问题提到盟国的议事日程上来。

图1:雅尔塔会议中的三巨头,前排左起: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苏联最高领袖斯大林

  1945年2月,为解决这些问题,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带领他们的外长、参谋长等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聚头。会议从2月4日开幕,至11日已有结果,三国代表遂在雅尔塔签订协定。蒋介石也迫切希望苏联早日出兵,因此密切关注苏联在协定中提出的出兵条件。但雅尔塔会议后公布的公告里,绝口不提苏联出兵对日作战的条件。直到6月15日,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才奉总统杜鲁门(4月罗斯福病逝,杜鲁门接任)之命将该协定正式文本交给蒋介石,并强调杜鲁门本人支持这一协定。

  这明显是个阴谋,可又是怎样一个阴谋?谜底就是雅尔塔协定的内容。协定中规定,维持外蒙古的现状即蒙古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独立国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恢复租用旅顺,建立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等。苏联在欧战结束后的两到三个月内对日作战,但对日作战前苏中要签订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

  雅尔塔会议牺牲了中国的利益,只为换来苏联出兵,大国的强权政治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举国愤慨,但迫于美国和苏联的压力,蒋介石只得同意商定中苏盟约。1945年6月30日,国民党政府派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宋子文率代表团(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在内)前往莫斯科,与苏联进行谈判。两国正式谈判分两阶段,7月2日至12日为第一阶段,双方就外蒙问题、旅顺大连问题及铁路问题进行激烈讨论,双方针锋相对,最终蒋介石在外蒙问题上妥协,其他问题未能达成协议而中止。随后,谈判因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参加波茨坦会议而中止。7月15日,宋子文一行返国,引起国民党内部哗然,指责宋子文卖国。宋子文怕担负卖国贼名义,遂辞掉外交部长职位,并推荐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王世杰为新任外交部长。王世杰考虑了五天五夜,决定接受这一“艰巨”任务,去莫斯科签字。8月7日开始第二阶段的谈判。在此前一天,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苏联害怕日本慑于原子弹威力投降而失去眼前在中国割取的巨块肥肉,急急忙忙于8月8日对日宣战。在第二轮的谈判中,有关旅大、外蒙及铁路问题的形势难以扳回,王世杰只好就附件做文章,努力争取到苏联援助只给国民党政府的承诺。8月14日,无力回天的王世杰和苏联莫洛托夫签订了并不友好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图2:王世杰

  当时的《中央日报》这样报道了条约的内容:“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公布,防止日本再度侵略互作军事援助。苏联援助我中央政府,且不干涉内政。重申尊重我在东北三省之主权领土。外蒙古独立,投票决定,苏联尊重其主权。大连为自由港,旅顺口为共同军港,中东南满铁路干线共管,均以30年为期,日本投降后3个月内东三省苏军全撤。”蒋介石以承认外蒙独立和苏联在东北的特权换取了苏联承认国民政府对东北和新疆的主权。

  这种以《雅尔塔协定》为基本内容的同盟条约,是一种新的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苏联表现出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直到1952年10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七届四中全会的讲话中还说,当年与苏联签约放弃外蒙古,“实在是一个幼稚的幻想,绝非谋国之道”,“是我的责任,亦是我的罪愆”。

  时光还在向前奔跑,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应该深思:到底是谁之责任,谁之罪愆?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