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圣邵次明(2)

辛亥革命网 2012-09-0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青岛的中国象棋运动兴起于30年代。1929年全国闻名的象棋大师邵次明定居青岛,着力收徒传授棋艺。,棋圣邵次明,

  从济南毕业以后,邵次明到青岛做教师工作,担任数理科教学。因为邵酷爱弈棋,总想遍访天下名手,于是他利用教育岗位这一有利条件,向各方表示:愿去全国各地教课,实现他以棋会友的愿望。宣统元年(1909)邵应邀赴昆明讲武学堂教数理科,在搞好教学之余,经常到滇池边的棋茶馆弈棋,和那里的名棋手交流了棋艺,赢得了名声。培育新进,诲人不倦。邵次明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对于年轻棋手,总是循循善诱,耐心指导。曾在学堂内提倡象棋,开展小型的象棋活动。在昆明讲武学堂时,组织过棋艺社,提倡象棋有益身心,除教棋艺基础较好的学生外,对初学象棋者亦耐心教导,有时乃至陪弈一盘,以激发初学者的兴趣。据载,朱德也是在昆明讲学堂时学的象棋。邵次明由于工作认真负责,教学质量较高,学员反映良好,该校校长革命党人李根源作诗一首相赠:“讲武开学日,教理名教师,象棋成战略,足并曹氏传。”

  后来,邵次明的棋艺在青岛成名后,利用工作之机,游遍了山东诸多城市,和各地名手进行了交流,总的是胜多负少,名声更著。二十年代前后,开展得较好的有上海、扬州、北平、广州等地。就名棋手而言,东有“淮扬三杰”和林弈仙、谢侠逊,南有“粤东三凤”和冯敬如,北有“京华一雄”孟文轩等,崛起于山东的邵次明总想找机会和他们交手。1922年,邵弈访北平,在天桥茶社和当时当地的诸多好手进行了交流,都是胜多负少,震动北平棋坛,后又在天桥茶社与北平的第一手孟文轩对弈。两人都是用炮为主的棋手,交流多局,互有胜负,其中的一局,邵以当头炮开局,孟以顺手炮对之,开局后妙棋迭出,最后邵胜。邵在和其他名手对弈中,也不乏名局。三十年代时,邵次明一度弈游上海、南京、扬州等地,和华东名手鲍子波、李武尚、罗天杨、吴松亭、邓春林、万启有等交了手,胜负相当,名声更著。1937年5月,杭州青年会举办“鲁、闽、江、浙四省象棋名手邀请赛”,由谢侠逊赴杭主持赛事,根据当时的声望,邵次明是山东的当然代表(当时,邵在青岛山东田粮处工作,任科长)。邵在杭州和福建“炮王”连学正、江苏“丝棉老虎”窦国柱、浙江新秀董文渊进行了弈赛,虽因年事已高,已为57岁,仍获季军,对推动四省棋艺活动却有很大的作用。比赛期间邵还联系上了一个亲戚,为此之后他来杭州市府工作一段时间,实现他弈游全国和玩赏西湖风光的愿望。在杭州工作时,还帮助棋友董文渊解决过房屋产权问题呢!在比赛之后,谢、邵相商,邵回山东后在青岛筹办一次全国名手邀请赛,但可惜不久战火燃起,此举未能实现。

  邵次明是棋界长寿者之一,弈棋一生贡献良多。为了保持身心健康,他常进行心练和体练二项。心练是脑中有棋,终身弈棋不止,壮年时天天弈棋,不弈反而心里觉得发慌,老年时亦然。体练除做太极拳外,还坚持长跑,年轻时跑得多,年长时跑得少些慢些。1957年全国赛时,邵和谢侠逊等被聘为裁判,邵时年77岁,但仍精神焕发,谈笑风生。一次,二老漫步上海南京路,不知谁提议,以国际饭店为终点,两人进行百米赛,不久,谢、邵二人同时到达。又一次,邵老和夫人刘竹云“金婚纪念”时,谢侠逊赴青岛祝贺,邵以《诗棋唱酬录》相赠,反映了两老的深情厚谊。

  1959年9月,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首都举行,屠景明与棋坛名宿、青岛邵次明均应邀参加大会工作,二人同寓一室。在棋赛休息日的一个上午,邵老约屠同游北海公园,大会主持人张雄飞闻讯,准备调派车辆接送,邵老坚决地说:“盛情心感,请勿费神。今天我与景明要去继续作战。实不相瞒,这一星期来,我们已下了五十多盘棋……”张接口道:“整日忙碌,似乎未见两位手谈?”邵说:“是盲棋口弈,属于无形的战斗。”张又问:“不知军情如何?”邵老哈哈笑道:“当晚初战时,他(以手指屠)送了一本《蒙目对局集》!这可以说是下战书了,好厉害啊!它使我大不自在,心多顾忌,因此头三个晚上很不顺手。后来我细细揣摩,终于想出了用‘快棋’反击,其规则是出口即读,不假思索。就这样我扭转了乾坤,目前已变被动为主动了。”张听后赞叹地说:“邵老人称快手,委实当之无愧。”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