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浚:“中华体育站起来”(2)
辛亥革命网 2012-07-31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梁霄 查看:
1932年,袁浚带着西欧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回到了祖国,担任了国民党中央军校军官训练班少校体育教官,并同时在多所大学担任体育教师。在武汉大学任教时,他看到了学校从上到下对体育教学的忽视,体育课学生缺勤严重,有些人一个学期下来甚至根本就一分钟体育课都没上过,体育老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体育课在这个全国知名的高等学府早已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如此不重视体育锻炼,谈何强健体魄,建设国家?心急如焚的袁浚在全校教务会议上痛陈不重视体育课的各种弊端,他提出:各院系学生必须上体育课,缺课六小时以上者按体育不及格处理,体育不及格者不发给毕业文凭,必须待留校补足上体育课时数后再授予。在他的一再坚持下,这一规定终于经校务会议通过并公布。 很快武大就改变了不重视体育课的现象,上体育课的风气大有改观,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管理和监督,武大一跃成为可与清华、南开比肩的体育名校。1936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向全国发出通知,肯定武大是全国开展体育教学最好的三所大学之一,并推广武大体育教学经验。
辅佐少帅成就惊世壮举
在武汉大学任教期间,这位以教学严谨严厉著称的袁教授结识了一个人生中的大人物——张学良。作为这位风云人物的游泳教练,二人的这段师生情谊也在后来的中国体育史中被传为佳话。张学良最早接触游泳是1930年,他在葫芦岛看见海军战士在海里畅游十分羡慕。当即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游泳。刚开始时他让警卫员用绳子把自己绑在军舰上,自己跳到海里游,经过无数次的练习他终于可以甩开绳索游上数十米。1934年,身在武昌的张学良听说武汉大学新建了东湖游泳池,又激起了对游泳的热情,于是一有时间就去找时任武汉大学体育系主任的袁浚学习游泳。6月上旬的一天,张学良和湖北省主席张群、行辕参谋长钱大钧等偕夫人再游东湖。这次不仅少帅自己在池中劈波斩浪,还特意让赵一荻下水为大家表演游泳。在她的带动下,随行的众人及夫人纷纷下水游了起来。那时的中国,女人游泳被认为是一件“有辱国风”的事,连武大这种高等学府也明确规定:禁止女学生游泳,不开设女学生游泳课。于是张学良及随行高级军政人员们的这次“男女同游”的新闻便向炸开了锅一样迅速传遍武汉。深爱体育事业的袁浚并没有让少帅的这次惊世骇俗之举仅仅成为一条新闻。借此机会,他立刻向学校递交了建议开设女子游泳课的报告。校方眼见此事已既成事实,便只得同意袁浚的建议,但也订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一、女生游泳课由袁浚一人亲授;二、女生上游泳课时,男生不得擅自逗留池边;三、女生必修游泳课,成绩合格者方可毕业。
袁浚与张学良这对师生的另一次亲密合作还是与“水”有关,那便是组织中国第一次横渡长江游泳比赛。1934年9月9日,张学良将军为了洗刷“东亚病夫”的奇耻大辱,倡导在武汉首次举行横渡长江游泳比赛。而袁浚便是这次大赛的总裁判长。那一次参加横渡长江游泳比赛的只有44名游泳健儿,从武昌黄鹤楼下水,一直游到汉口五码头才上岸,全程5000米。为了表示对此次活动的重视,这次渡江的奖品均由国民政府军要员亲自提供:第一名为张学良的“力挽狂澜”银盾,第二名为何成浚的“破浪乘风”银盾,第三名为张群的“岳军”杯,第四名为叶蓬的“破浪争光”银盾。
为了保证渡江活动的顺利进行,张学良下令:两岸船只一律停航,外国商船也不得例外。渡江当日,少帅亲自出席观赛,使那些蠢蠢欲动的外国船只也不敢越雷池一步。比赛现场两岸观者如潮,人声鼎沸。当日的报纸也纷纷以“横渡壮举”,“颇极一时之盛”来评价这次活动。比赛结束后,省政府主席张群和省警备司令叶蓬亲自发奖并讲话。最后张学良将军把一枚刻有“力挽狂澜”题字的银质奖章授予了这次横渡长江游泳比赛的优胜者——年仅20岁的汉口警备旅军人鞠华祥。翌年9月,张学良和袁浚又组织了第二届横渡长江比赛,这次参赛者更是多达两千多人,场面之震撼令人叹为观止。
呕心沥血献身中国体育
1948年的冬天,在解放大军打过长江前,国民党准备全部撤往台湾,计划带走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大转移的命令来的突然,国民党在各大院校开展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将大学教授们软硬兼施的拖上了去台湾的船,甚至向一些教授明确放出了“不走的就干掉!”这样的话。当时,程登科教授的学生也已在台湾为他俩找好了大学,只要一踏上宝岛的土地就可以顺利入职。然而,在去留的关键时刻,袁浚、程登科这对亲如兄弟的同学、挚友,经历了反复的思考斟酌和内心的煎熬,难道就这样离开自己为之奋斗了10多年的体育事业,去台湾开始一段未知的旅程?这对将“振兴中华体育”作为毕生信念的袁浚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遗憾。况且他们多年的教育实践已经初见成效,怎能就此半途而废?最终,两位教授都选择了留下,留下来为新中国的教育服务,完成自己的体育梦想。
1951年8月至1965年11月,袁浚任教于华南师范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先后当选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一、二、三、四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体育分会副主席、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7年他随团赴莫斯科参加了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1959年为表彰他为体育事业做出的贡献,袁浚受邀赴京参加了国庆十周年盛典。他用一生践行了自己的承诺,为新中国的基层体育事业呕心沥血。
1966年4月,袁浚在广州体育学院退休,回到故乡岳阳。晚年的他作为政协湖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岳阳市政协副主席、岳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民进岳阳市委会主委,为家乡贡献着余热。当然,体育始终是袁浚生命中不可分割的爱,1980年他当选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湖南分会副主席、岳阳市老年人体协副主席。体育给袁浚带来了这些荣誉,而他也将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中国的体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