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体育管理机构和体育法规

辛亥革命网 2011-10-0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黄传昶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充分认识到体育对国家和民族意义后,国民政府对体育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建立了统一的体育管理机构,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体育法
 

  强调公平竞争与身体对抗的西式体育传入中国时,习惯于“以和为贵”、“以静制动”的国人出于本能做出了最强烈的排斥和抵制。但经过张伯苓、王正廷、董守义等人不懈的努力,体育渐为大众接受和理解,张伯苓等人在近代体育史上固然有着里程碑式的高度,但一些体育管理机构、法规对体育日渐制度化同样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除了我们前面讲到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精武体育会和从中央到地方设立的国术馆外,历届政府还设立了众多体育管理机构,并制定了相关的体育法规,这些努力使张伯苓等时贤的努力有了更广泛的意义,两者相得益彰,共同促进了近代体育的成长。

  历届政府对体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各有不同:清政府出于挽救自身统治危机的考虑,将西方兵操引入军事训练,但是单一的兵操练习挽救不了日薄西山的清政府,更谈不上设立体育管理机构、制定体育法规;南京临时政府是依据西方议会制建立起来的民主共和政府,出于完善新政府职能的需要,临时政府将体育划归教育部,但由于存在的时间很短,临时政府对体育的影响非常有限;北洋政府时期教育部通过“壬子学制”和“壬戌学制”,彻底废除了学校教育中的兵操,引入西方近代体育项目使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但动荡的时局使体育难得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鉴于国力不济和国际地位低下,国民政府希望能借助某种方式展示民族精神,改变国际形象,在充分认识到体育对国家和民族意义后,国民政府对体育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建立了统一的体育管理机构,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体育法规。

  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重要的体育管理组织

  1927年12月,国民政府大学院召集部分体育名流在南京成立了全国体育指导委员会,这是国民政府建立的第一个体育咨询机构,它的成立标志着体育被视为独立的国家事业而由专门机构进行领导和管理。

  1932年8月,教育部成立体育委员会(1941年更名为国民体育委员会),专司指导和督促全国体育工作,这是中国第一个正式体育行政机构。该组织主要职责是指导、管理全国体育学术研究和运动竞赛,预算体育经费,编审体育教材和书籍,督促各级行政机关执行体育计划等,并在在各省、市教育局建立相应的机构。

  1933年,为了更好地检查督促体育法规的实施,教育部督学处设置了体育督学,以后各省、市也相应地设置了这一岗位。此后,教育部还设立了体育组,以加强对学校体育、军训和童子军等事宜的管理。

  1935年,国民党中央党部民训部设立体育科,推动法西斯化的军体训练和全民体育。同年,蒋介石通电全国,并规定普及体育八项原则,令各省、市成立党政军学体育促进会。此外,三民主义青年团及军队系统中也有相关体育管理机构。

图1:民国体育行政图(图标来源《国民体育实施方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