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普通人生活大变样(3)

辛亥革命网 2008-02-13 00:00 来源:三江都市报 作者:三江都市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30年:普通人生活大变样,

  食--春节餐桌沧海桑田

  在北京某小区看车的田玉祥老人,今年67岁,几年前从山东菏泽来京,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变化。

  “上世纪80年代初那会儿,我们过春节最好的时候也就是几斤猪肉,一条鱼,一大家子七八口人全指着这点儿东西。那时候一年到头也吃不上肉,只有等到过年才吃上一点儿。到90年代生活就好多了,每到过年都能买上一二十斤猪肉,鸡鸭鱼也都有了。现在更不用说了,啥时都能吃到。”田玉祥老人娓娓道来。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张印萍大妈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初那会儿买东西还凭票,过年的时候买点猪肉、豆制品,还有大白菜。到了上世纪90年代,情况就不同了,票证不用了,鱼肉蛋禽也越来越丰富。现在,家里更是连年夜饭都不做了,直接在饭店订一桌,我这个老太太也不用跟着忙活了。

  现在,很多人家都喜欢特色菜肴,海鲜、素食广受追捧,像鸡鸭鱼肉这些过去的好菜大菜因为脂肪含量高等原因,在春节里常常受冷落。

  住--住得越来越舒心

  田玉祥的三儿子前两年在山东农村老家盖了新房,上下两层的小楼。“两层楼虽然跟城里人比起来算不了什么,但在农村那是相当不错的了,和30年前比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1979年那会儿,全村人住的基本上都是草房,墙也是土垒的,村里很难找到砖瓦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砖瓦房在他们那儿都落伍了。

  张印萍大妈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她家住在崇文区,全家6口人挤在不足30平方米的两间房子里,上厕所得到胡同里的公共厕所,特别麻烦;做饭就在门口自己搭的小棚子里。“当时在门口搭个小灶台还觉得挺好的,毕竟有了个做饭的地方。”张大妈说,当时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那些住楼房的,也都是那种筒子楼,面积比较小,光线阴暗,好几家共用一个厨房和卫生间。

  后来老房子拆迁,张大妈全家搬到了朝阳区的一个小区,住上了两室两厅,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小区环境不错,家里整洁干净。“住这种房子心里敞亮、舒坦,过春节心情格外高兴。”

  行--回家的路越来越轻松

  临近春节,铁路部门又早早地启动了春运方案,虽然各地普降雨雪,但这阻挡不了人们回家。

  在北京某机关工作的胡先生说:“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回家特别麻烦,先坐火车到山东兖州,换乘公共汽车去临沂,再乘车到县城,从县城乘车到离家最近的车站下车,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家。几百公里路得花一天多时间,光公共汽车就得换3次,累得回家后好几天才能缓过劲儿来……到上世纪90年代就好了,北京到我们县的直达列车开通了,不用再费那么多周折。”

  胡先生告诉记者,今年春运火车票太紧张了,托亲戚求朋友也没能买上票,于是打算开车回家。“方便,快捷,不用去挤火车遭那罪了。”说这话时,脸上写满了自豪。据了解,今年开车回家过春节的人不在少数,特别是年轻的有车一族,大都计划自己开车回家。

  还有一些人未雨绸缪,早就把机票订好了,直接打“飞的”。“忙了累了一年了,该让自己放松一下了,多花点钱图个舒服。”在北京某公司上班的李宏说。

  乐--娱乐越来越多元化

  “以前过春节能玩什么?啥也玩不了,就是凑在一起打打牌,想喝酒也没得喝。”田玉祥老人说。一年到头在地里忙活,春节时地里没什么活,大家凑一起也就玩玩牌,消遣一下。进入上世纪90年代,生活宽裕了,大家可以呼朋聚友,好好吃喝一场。

  刘凭说,以前回家亲戚朋友多年未见,那是喝不完的酒吃不完的饭,过完春节人也快累散架了。今年回家无论如何不能像原来那样了!今年除了看望父母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好好盘点盘点这一年的得失,不仅是工作上的,还有理财方面的,2008年得再接再厉。

  李莉小姐以前喜欢除夕全家人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剩下的几天假期和朋友逛街、聚会……今年她计划有变,准备出国旅游。“趁这个长假出去转转,到国外看一看,算是给忙了一年的自己一个奖励。”她的语气中透着快乐。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