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汽车流变: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

辛亥革命网 2008-12-26 00: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安定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回首改革开放三十年,让国人怦然心动的往事之一就是有关私家车的记忆。 ,改革开放30年汽车流变: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

  回首改革开放三十年,让国人怦然心动的往事之一就是有关私家车的记忆。

  70年代:私家车曾是禁区

  70年代末,刚刚从“文革”走出来的中国老百姓,一万个人中间也许不会有一个人梦想有一天会开上私家车。当时中国的轿车价格是国际市场的三四倍,大多数工薪族月薪四五十元,不吃不喝攒钱半辈子,也买不起一辆轿车。

  百姓拥有轿车,在当时甚至是个禁区。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上海曾是远东私人轿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有“万国汽车博览会”之称,新中国诞生的头30年里,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私人轿车作为资本主义的象征,从50年代的限制直到1966年的“文革”中彻底消失。即使公务车,也严格按等级,实行配给。1984年以前,如县团级干部只能乘用国产吉普车。

  当时中国的轿车千人保有量不足0.5辆,在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最后。

  中型卡车一花独秀,“缺重少轻,轿车几乎是空白”,是当时中国的汽车产业结构的写照。国产红旗轿车从1958投产到1994年停产,25年间一共只生产了1500辆;当时量产的上海牌,年产3000辆,不足国外汽车大厂商一天的产量。由于闭门造车,批量小,国产轿车和国际技术水平差距达二三十年。

  80年代:私家车以灰色面孔开始出现在极少数家庭

  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公务车的级别限制松动,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使国产轿车不符需求,丰田皇冠等日本轿车通过合法进口与走私,涌进国门,并于1985年达到顶峰。两三年间,耗用的外汇,相当30年中国汽车工业总投资的两倍多。这一状况引发了全社会巨大反响,造车,还是买车,已经上升到涉及民族自尊心的政治问题,中央决策层开始高度关注。

  中国汽车工业强烈要求发展轿车生产,面对当时资金和技术的严重短缺,1982年,邓小平同志批示“轿车可以合资”.1985年前后,北京吉普、上海大众、广州标致,三个有尝试性质的合资企业开始建立。其中上海大众,在上海市领导的支持和组织下,坚持严格按照德国大众的认证实现零部件国产化,在实现中国轿车制造和零部件体系的高起点。

  私人买车,也在这时出现松动,在北京,一些专家教授、演艺界明星、或者“有门路”的人,可以通过“特批”,买到国外驻华机构淘汰的“二手车”;通过易货贸易一批东欧生产的微型轿车也流入中国,私家车以一种灰色的面目在中国崭露头角。

  1987年夏天,中央领导同志在北戴河的一次会议上,正式确定建立中国的轿车生产。“以一汽、二汽两个国有大企业为骨干,以合资的上海大众做补充。”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