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足与放足:中国女性的心酸往事(2)

辛亥革命网 2010-11-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朱俊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女子缠足的起源,有一个大家比较熟知的说法,说是南唐李后主的窅娘用帛缠足后,在六尺的金莲上跳出了曼妙的舞姿,因此引得世人的竞相模

 

 图2:著名摄影师李楠拍摄的李吉英老人和她的那双小脚。老人已经过世,但这张照片将永远记录着中国女子缠足的那段心酸过往。

            缠足之风的兴盛,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小脚是那个时代男子的特殊“癖好”。脚的大小决定了女子的受“欢迎”程度。一些大脚女子长长为脚大而烦恼,甚至找不到婆家。所以深知缠足痛苦的母亲也不得不狠下心来,一代一代地缠起女儿的脚。女子缠足,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以男性为主导的父权、夫权社会下的产物。为了男子的癖好,女子坚忍了千年的痛苦。

           结束女子这千年痛苦的开始是在近代。清末的时候,在中国的大地上兴起了一场旨在解放女子小脚的“天足运动”,亦称放足运动。在这之前,太平天国也曾严禁女子缠足,只是最后没有成功。

           倡导天足与西人走进中国的历史联系在了一起。在西方人的眼里,女子的缠足和男子的长辫子构成了荒诞而变态的东方人形象的一部分。那双“三寸金莲”的鞋子更是漂洋过海,以野蛮国度象征的身份走进了西方人的展览馆。面对这样的讥笑,那些留洋在外的国人立下了要革除这一恶俗的誓言。谩骂的嘲笑来自在西方,可是这场放足运动却与两位西方人士有着重要的关联。一位是英国传教士约翰·麦克高望,他于1874年在厦门建立了第一个反对缠足的天足会。另一位是英国的立德夫人,她抱着解放女子小脚的热情,于1878年在上海成立了天足会。虽然鼓动的实际效果并不如人意,但是他们的努力特别是立德夫人的宣传,有力地推动了天足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扛起这面大旗的是甲午战后的维新派。面对亡国的危机,他们提出了“兴女学,废缠足”,以强国保种的的口号,揭开了缠足运动的序幕。1882年,康有为在广东创立了第一个由中国人创办的不缠足会,他的妻子和女儿便是不缠足的女子。1897年,维新派的另一位领导者梁启超在上海发起创立了第一个大规模的不缠足会,成立大会上万人空巷的场面,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一时间,各地的不缠足会接连建立。虽然维新运动最终因慈禧的镇压而失败了,天足运动却因维新的宣传而深入人心。1901年避难而归的慈禧太后下达了禁止缠足的谕旨,以图在清末新政中挽回丢失的民心。“奉旨放足”的历史开始了。

           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劝禁缠足的法令,开启了民国年间禁止缠足的先声。天足运动进入迅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五四以后,随着社会风气的日益开放,社会观念也愈加的开明。以娶不缠足的新式女子为妻,成为接受新式教育男子的择偶标准。男子对女子这种审美观念的变化,是促使女子能够从小脚中解放出来的关键因素。同时,由于政府的强制推行,禁止缠足在农村地区也得到了大力的推进。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已经很少再见得母亲去狠心地缠上女儿的脚了。女子因为缠足而流泪的历史终结了。丢弃了“三寸金莲”的绣花鞋之后,西方女子的高跟鞋,成了近代时尚女子的新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