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穿衣变化:从黑白蓝到我型我秀
辛亥革命网 2010-08-19 00:00 来源:广佛都市网-佛山日报 作者:佛山日报 查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买布要凭布票 几年做件新衣
气温连日在高处徘徊,明晃晃的太阳把人晒得发蔫。在禅城公正路的庆丰纺织品店门口,56岁的老裁缝庞文海抖了抖手上一块黑底龙凤呈祥图案的绸缎,戴上眼镜,拿着划粉伏案忙碌起来。店里面各种布料成匹堆在柜台上,几十年的岁月无声地滑过这间曾经辉煌一时的商店。庞叔笑笑说,“以前来这裁衣服的要排队,现在都是一些买不到合适衣服的老街坊才来帮衬。年轻人的服装潮流我们是跟不上咯!”
庞叔是土生土长的佛山人,1953年出生。家里兄弟姐妹七个,他排行老六,父亲靠给别人做零活养活全家。由于经济条件不好,有口吃的已经不容易,自然别说是穿的了。“我的印象中,小时候几乎没有新衣服,当时的衣服可是‘传家宝’。我上面有5个哥哥姐姐,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穿烂了打上补丁接着穿,我都是穿他们的旧衣服的。”回忆往事,庞叔没有苦涩的表情,反而笑了,“当时家家都是那样。”
上世纪50年代的佛山市面没有成衣卖,卖布的也就那么一两家,人们做衣服几乎不需要裁缝,人人都会“纯手工”缝制。但说到底,是物资的严重匮乏。一些主妇自己织布,颜色只有黑、白、深蓝,全自己染。服装款式永远是那么单一,男式是对襟盘扣的棉布唐装,女式是斜襟的。小孩的衣服几乎都是大衣改的,等过年的时候才有新衣服穿。“那时过年能穿新衣服出去是很神气的事情,但穿出去时母亲总会再三叮咛别弄脏了。过完了年新衣服就被压在箱底,只有等到重大节日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穿。”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取消布票制度 港台风格受宠
上世纪70年代,20岁的庞叔下乡到西华农场(现在环湖花园一带)劳动,农场有专门的车衣工厂,他被安排去学做裁缝。随着佛山经济的发展,工厂慢慢多起来,工衣的制作需求量大增,他的专职就是做工服。“当时的工服款式挺新颖的,西服领,单排扣,衣边是收紧的,下面配西裤。现在还看得到这种款式,虽然还是灰色、黑色居多,但款式相当时髦。”
而普通市民中,开始流行一种叫“的确良”的布料。和传统的手工棉布相比,它穿在身上,挺括利落不起皱,易洗易干不褪色,手感光滑细腻,颜色鲜艳漂亮,布薄而结实,透气性强。坊间有“的确良,的确凉”的佳话,所以它成为人民追逐的对象。“那年代有件的确良衣服可不容易,高级货,女青年人人都想有件的确良的白衬衫。”
1976年,知青返城。做了4年工服的庞叔在国家安排下到了公正路庆丰商场当卖布的小伙计。这时,佛山开始和以前大不相同了,商品经济开始发展,公正路已成为佛山城最繁华的街道之一,整条街都是卖布料的商店。
“我记得当时最好的布料叫‘的斜’,三四元一米,大家买了布要做西装。当时还流行一种布叫‘柔姿布’,很软很轻很薄,白色的底上有素色小花,就是现在的麻纱,很受女的欢迎。”
1981年,佛山开始取消布票。庞叔所在的庆丰商场让他干回老本行,在商场内设一个裁衣柜台,市民买了布在那就能裁。取消布票后随时都能买到布,裁衣的人也就多了。“最多的时候是1983年、1984年,裁衣服要排队,哪家布店门前都有十个八个地在等着。”
而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市面上的成衣店开始出现,成衣的布料好,颜色鲜艳,虽然价格相对缝衣较贵,却因款式新受到年轻人的追捧。“那时年轻人都学港台的穿衣打扮,升平商场、兴华商场专卖成衣的柜台都买不到货。最难忘的是喇叭裤的流行,男女都穿。现在你们年轻人爱穿宽腿窄脚的萝卜裤,当年就流行这个呢。”
年轻人喜欢直接买成衣穿,买布裁衣服的人开始慢慢减少了,裁衣的生意淡下来,庞叔却坚持做他的裁缝。“会来裁衣服的都是商场里没有适合大小的衣服的人,或是上了年纪的人。”庞叔说,上世纪80年代末,港台风很盛行,牛仔裤都是当时流行起来的。人们穿衣的颜色一下鲜艳了很多,大街上不再是一大片的黑蓝灰色,浅绿色、浅粉等衣服增多,还能看到一些时髦女性穿着飘逸的裙子走在马路上,成为一道很有吸引力的风景线。
大家开始一股风地追逐服装的潮流,海魂衫、喇叭裤、蝙蝠衫、旗袍、泡泡袖、健美裤……流行什么,全都穿什么。
上世纪90年代后:穿衣追求个性 购物爱上穗港
进入90年代,从众的着装观念渐被追求个性化所取代,人们的穿着趋向休闲和多样化,从越来越厚的松糕鞋到新潮前卫吊带裙、超短裙、露肚脐的半截装、短背心,女孩子们无所顾忌地诠释着对时尚的理解。中老年人从看不惯到羡慕年轻人的青春活力,到终于大胆穿起了色彩斑谰的时髦衣服,在对服装时尚的态度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宽容。服装不仅讲究款式,面料、品牌、风格等等都成为考虑的因素。服装已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品,更是美化生活的装饰品和艺术品,佛山居民的服装消费不断向高档、名牌发展,服装所占生活支付比例也越来越高。
近些年,年轻人购买衣服追求时尚的脚步越来越快,佛山市面的流行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广州、香港成为年轻一族扫货的地点。香港有很多国际大牌子的衣服,那里能买到全世界的流行;而广州各类的批发市场,划分很专业,高低价位齐全。“做了一辈子的衣服,现在我自己都不穿做的了。”庞叔感慨,25岁的儿子经常去广州买衣服,他是追不上潮流了。
盛世有华服 一点也不错
我相信每一个80后的女孩,都忘不了衣柜中的那件张开双臂就像蝙蝠一样的蝙蝠衫,还有经常把腿前那条直线穿到腿后踩脚的健美裤,先是黑色的,后是银色的。当年的流行没人能够拒绝,别人都有你没有就是落伍。过年的新衣服也是和要好的伙伴商量好,买一样的一起穿出来。
可现在,我无法想象穿上一件衣服走进办公室却发现和同事撞衫时的情景。在追求个性的时代,每个人觉得自己的品位都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撞杉的尴尬会让你觉得自己沦为大众品位。
现在女人的衣柜再大也是不够的,永远缺少出门前的那一件衣服一点都没错。周围很多人都发牢骚,每季要淘汰的衣服丢又舍不得,穿又不想穿,有没有一个机构专门接纳大家捐助呢?“盛世有华服”,一点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