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中国美容生活变迁史
辛亥革命网 2010-08-19 00:00 来源:腾讯 作者:腾讯 查看:
1949-1969 不爱红妆爱武妆
中国古代其实早已有美容先驱,从著名的杨贵妃之华清池温泉SPA疗法,到上官婉儿的梅花妆,再到慈禧的珍珠粉美白。中国悠久的历史传承不但给了一众爱美女士无尽的想像空间,更给了我们一些实实在在的美容知识。
不过在这二十年里,人们对于思想意识的看重,远高于对于容貌身材的看重。所以,在当年,想找到一件像样的美容品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好的东西不过是医院开出来的甘油,一到过冬时,简简单单的涂上一层即可。经济实惠,非常方便。但当然,这与日后女人们孜孜以求的美容,是有着天差地远的距离了。
如今中国美容执牛耳的一群人物,当年还都是不懂事的小娃娃。也许正是这种物质极度匮乏的刺激,导致她们日后于快速消费美容市场搅的风起云涌。
1970-1989 小荷才露尖尖角
这十年,人们的美容意识逐渐复苏,偶尔路过街角巷尾,你会惊讶的发现,有白发苍苍的阿婆,手中正拿着几根细细的丝线,在替客人绞去面部多余的汗毛。
阿婆所做的,是一种最古老传统的美容---绞面。
相传古时候,所有要出嫁的女子,均要到老人面前,请她替自己绞尽少女面孔上细细的汗毛。绞面后,肤色光洁,滑不溜手,是最快捷的美容方法之一。
改革开放后,美容市场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变化。
现在执掌了中国美容90%份额的日化零售市场,就是在那个年代崭露头角的。笔者于2002年,曾有幸去过赫赫有名的上海家化,当年的美加净、六神都才是刚刚萌芽。爱美的女士刚刚得知世上除了雪花膏以外,有一种叫乳液的护肤品,又有一种叫护手霜的护肤品,表现的十分欣喜若狂。
但在那时,这些护肤品在普通人的心目中,仍然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似乎与日常生活仍然无关。人们更关心的,是哪个人又下海了,哪个人又做生意了。
而就在1989年,成为日后国际美容业之标志性展会、全球第二大美容展会的--第一届广州国际美容美发博览会正式拉开了美丽的面纱。以马娅为代表的广州美容业,展开了日后统治专业美容市场长达将近二十年的卓越历程。
1990-1999 功效广告铺天盖地
有一丝春风拂面,就会紧接着奔腾出整个春天。
上世纪90年代的美容业,是疯狂发展的十年。
大家像突然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突然发现原来皮肤是可以有这么多讲究,这么多美好梦想的!
日化线中,各大国际美容品牌纷纷入驻中国。欧莱雅、联合利华、宝洁让我们目不暇接。飘柔让我们第一次知道了除海鸥以外,居然还有其它东西可以洗头。
而国内的大宝、小护士,开始正式统治国内青少年护肤的半壁江山。
个人护肤品中的玉兰油,也开始进行它的攻城略地,曾经有那么一两年,拥有一套玉兰油的护肤品成了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与此同时,中国的专业美容业也开始蓬勃的发展起来。
遍地开花的中小型美容院,已具有了一些国际美容的技术及器具。无奈的是,鉴于当年的顾客需求,更鉴于当年疯狂的短视行为,美容业从一开始,就拥有一个非常混乱的起步。每一家美容院,几乎都以美白祛斑作为主攻项目。所有的顾客从这个门出来,从那个门进去,抱着一场场破碎的祛斑梦,愈战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