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中华巨变(上)
辛亥革命网 2010-08-02 00:00 来源:侨报 2009-9-22 作者:方焰 查看:
10月1日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不同于历史上历次改朝换代,因为后者只改变王朝或仅更换皇帝,并不改变政治、社会制度;也不同于辛亥革命,因为辛亥革命改变的是国体和政治制度,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制度。新中国的诞生,对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进行了全面变革,其广度和深度是历史上历次变革无法比拟的。
新中国的诞生,还具有巨大的国际意义。60年来中国崛起,改变了亚洲的面貌和世界的格局,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际安全等诸多领域。中国的道路、经验和教训,为全世界提供借鉴,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
60年巨变,可概括为一句话:贫穷落后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转变成正在奔向全面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新中国。这场巨变包括五大方面:
一、从饥寒交迫到经济繁荣、国富民强。旧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衣不保暖,食不果腹。贫下中农“糠菜半年粮”(用米糠、麦麸、野菜代替一半粮食),工人连粗粮都吃不饱。不到10岁的孩子便去做学徒或童工。过年才能吃上一点肉。那时政府腐败无能,水利工程和防灾工作荒废,水灾、旱灾、蝗灾、瘟疫不断发生。大灾之年,上万灾民四处逃荒,饿殍载道,卖儿卖女,几升粮食就可以换一个孩童。现在,人们不但吃好穿好,还要“吃出健康”,“穿出个性”。“肥胖”倒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
那时,中国工业十分落后,绝大多数工业日用品靠进口。笔者记忆中,中国第一只自制手表是天津修表师傅们用手工“抠”出来的,送给毛泽东,是当时一大新闻。现在,中国成了“世界工厂”,全球都在使用“中国制造”;同时,中国还成了“世界市场”,周边国家要靠中国市场来发展本国经济。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第二大出口国。金融风暴中,中国表现相对最好,并于今年第二季度提前开始复苏,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
二、从专制动乱到统一安宁、政治昌明。1949年以前,中国号称“共和国”,实际上是专制独裁,“军、警、宪(兵)、特(务)”横行,实行“白色恐怖”,对革命党和民主进步人士残酷镇压,甚至“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网一个”。百姓遭受“五毒”祸害:“嫖、赌、毒、黑(土豪、恶霸、黑社会)、匪(盗贼偷窃、土匪抢劫)”。从北洋政府到国民政府,军阀割据,内战不已。
新中国诞生后,大陆实现全面而彻底的统一。地方割据、军阀、土匪、恶霸、妓院、烟馆、赌场、帮会一扫而光。劳苦大众翻身解放,全国民众作了国家的主人。改革开放以来,扬弃“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稳定压倒一切”,民主、自由、人权状况大幅改善,全国民众享受到30年的发展。现在正值“内创和谐社会、外创和谐世界”,更昌明的日子还在前头。(未完待续)
(作者系旅美华人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