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三十年:民生记忆80年代(二)
辛亥革命网 2010-06-29 00:00 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人民论坛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改革开放以前的政策,农民动不动就被批为走资本主义道路,他们被紧紧地束缚在土地上。 ,记忆三十年:民生记忆80年代(二),
1988年4月。外地青年农民也成群结队进京。眼见为实。只要村里有人进城挣到钱,就会有更多的人效仿,相继进城。
1988年4月。几位农村姑娘在北京东单自发劳务市场找活儿干,主要是饭馆服务员、家庭保姆。这个市场被取缔多次,总是不能根除。
1988年4月。走在北京街头的木工。那年月,居民时兴自己买木料,请木工按要求打家具。
1988年6月。由于地皮和劳动力便宜,毗邻香港的珠江三角洲的外资、合资企业如雨后春笋。工人多为自湖南、江西、贵州等地的农家子弟。这是一位蛇口外资企业流水线上的女工。
1988年6月。外资企业管理严格。这是广东蛇口一家外资企业工人下班时打卡。
1988年6月。农民工在广东顺德乡镇企业――裕华电器厂的电扇组装流水线上。当时他们的产品已远销海外。现在这个厂子已发展为现代化的大型企业,农民工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出名牌产品。
1988年9月。武汉。汉正街市场。一位卖算盘的农民。做生意的人多了,算盘就有需求,这可以叫应运而生。现在已经见不到这样的情景了。
1988年9月。武汉。汉正街市场。一位等活的挑夫。经济的复苏,市场的活跃,为农民开创了许多就业机会。
1988年12月。陕西户县。农民参与流通。一位农民鸡贩子。